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誅筆伐的意思、口誅筆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誅筆伐的解釋

[condemn both in speeches and in writings] 口頭譴責,筆端讨伐

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明· 汪廷讷《三祝記》

詳細解釋

用言語或文字宣布、聲讨敵對者的罪行。也用于譴責壞人壞事。 明 汪廷讷 《三祝記·同谪》:“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墦間識者羞。” 巴金 《軍長的心》:“你們作家用筆寫,我們用子6*彈、用手6*雷、用大炮寫。你口誅筆伐,我們奪取山頭。”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口誅筆伐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口誅筆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通過口頭譴責(口誅)和書面批判(筆伐)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讨。其中,“誅”意為痛斥,“伐”表示聲讨,強調從言語和文字兩方面表達批判态度。


出處與演變


結構與用法


使用場景

  1. 社會批判:如揭露官員貪腐、譴責不良現象(例:“媒體對弊案口誅筆伐”)。
  2. 文學表達:文人通過文章或言論表達立場(例:“詩人以口誅筆伐捍衛道義”)。
  3. 民主監督:公衆或媒體對權力濫用的聲讨(例:“政策不依法,必遭口誅筆伐”)。

相關變體

“筆伐口誅”為同義詞,僅詞序調換,含義相同。


例句參考

通過以上分析,可全面理解該成語的語義、用法及文化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誅筆伐》的意思

《口誅筆伐》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言辭尖銳犀利地批評和譴責他人的行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在言辭上進行嚴厲的批判和指責。

《口誅筆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誅筆伐》是由4個漢字組成的。其中,第一個字“口”是口部首,它隻有一畫;第二個字“誅”是讠部首,它有9畫;第三個字“筆”是竹部首,它有3畫;最後一個字“伐”是人部首,它有6畫。

《口誅筆伐》的來源

《口誅筆伐》這個成語最早出自《禮記·中庸》這本經典之中。它被描述為“雖有過,不加以誅,無能改之,即使筆伐”。後來,這個成語漸漸被廣泛使用,并成為對批評鬥争中充滿力量和淩厲的攻擊方式的形象描繪。

《口誅筆伐》的繁體

《口誅筆伐》的繁體寫法是《口誅筆伐》。在繁體字中,“誅”是“誅”的另一種寫法,它們的意思相同。

《口誅筆伐》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口誅筆伐》的字形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漢字的演變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隨着時間的推移,字形逐漸發生了改變。因此,我們無法确定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具體字形是如何的。

《口誅筆伐》的例句

1. 他的演講措辭激烈,直接口誅筆伐社會不公。

2. 她以尖銳的語言對政府的決策進行口誅筆伐。

《口誅筆伐》的組詞

1. 口吐矢言(形容言辭尖銳而刻薄)

2. 推波助瀾(形容引導和助長某種行為或情況)

3. 攻擊性(形容具有攻擊性的言辭或行為)

《口誅筆伐》的近義詞

1. 譴責

2. 批評

3. 抨擊

《口誅筆伐》的反義詞

1. 贊揚

2. 表揚

3. 褒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