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监书的意思、监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监书的解释

国子监所刻的书。 宋 陆游 《荷锄》诗:“胆怯沽官酿,瞳昏读监书。”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监书"是汉语中具有历史专指性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解析:

一、词源与历史定义 "监书"原指中国五代至明清时期由国子监刊刻的官方典籍。"监"即国子监,作为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机构,其刻印的书籍统称"监本"或"监书"。该制度始于五代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的《九经》刊刻工程,至宋代形成完善的校勘体系。据《宋史·职官志》记载,国子监下设印书钱物所,专职经籍刊刻事务。

二、版本学特征 监书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特点:

  1. 校勘严格:历经三次校审程序,由博士、助教等学者参与
  2. 版式统一:采用标准界行、版心标注刻工姓名
  3. 用纸考究:多选用杭州、建阳等地特制楮纸 此类特征使监本成为后世刻书的范式,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现存南宋监本《周易正义》即为实物佐证。

三、语义演变 随着印刷技术发展,该词产生延伸义项:

  1. 广义指代官方审定版本(如明代《永乐大典》监修本)
  2. 现代汉语中偶用于指代权威出版物
  3. 书法领域特指摹写碑帖的规范技法(见《书画鉴评》中华书局2018版)

主要参考来源:

  1. 国家图书馆《中国古籍版本学》数字资源库
  2. 故宫博物院《宋代官刻典籍研究》专题展览文献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监书"词条

网络扩展解释

监书的详细解释如下:


监书的定义

监书指国子监刊印的书籍。国子监是中国古代最高教育管理机构,负责刻印、校勘典籍,监书因此具有官方权威性,常用于教育和科举参考。


历史背景与文学引用

  1. 来源
    监书的刻印始于宋代,国子监作为中央机构,承担典籍整理与传播职能,其刊印的书籍统称“监书”。

  2. 文学例证
    南宋诗人陆游在《荷锄》中写道:“胆怯沽官酿,瞳昏读监书”,侧面反映了监书在文人学习中的使用场景。


相关扩展


监书是古代官方学术体系的重要产物,体现了国家对文化教育的控制与推广。如需进一步了解国子监的职能,可参考历史文献或相关研究著作。

别人正在浏览...

按发暗示驫水陛长宾秩播荡波罗超轶绝尘创举出货蛁蟧雕轸地烛独个顿递司凤眼窗妇孺皆知櫜鞬功过状害孩子黑钨矿核销化腐朽为神奇灰粉剑外津堠矜鍊锦綉心肠迥辽疾声厉色九月络脉履洁帽裠煤末名高悯叹目今排唤排难炮炼佩玉起居舍人祈禠取齐屈佚草儒缓十二分野手版霜露之悲酸切提要痛念唾吐望峰息心顽坐尾大难掉鲜令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