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orsal] 語音學上指舌面前部上升、靠着或接近齒龈、前硬腭發出的輔音,如普通話語音中的 j、q、x
舌面前音是漢語語音學中對輔音的一種分類術語,指發音時由舌面前部(即舌尖後方的舌面部分)與硬腭前部形成阻礙而發出的一類輔音。在普通話中,舌面前音主要包括塞擦音j [tɕ]、q [tɕʰ] 和擦音x [ɕ]。
發音部位
舌尖自然下垂,抵住下齒龈或下門齒背,舌面前部向上擡起,與硬腭前部(上齒龈後方、硬腭穹隆起始處)接觸或靠近形成阻礙。這是區别于舌尖前音(如 z、c、s)和舌尖後音(如 zh、ch、sh)的關鍵特征。
發音方法
j:基、積、居(聲母)
q:欺、期、區(聲母)
x:希、溪、虛(聲母)
部分方言(如老派北京話)中,舌面前音可能對應舌尖前音(如“尖”讀作 ziān),但普通話嚴格區分二者。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定義輔音分類時明确将 j、q、x 歸為“舌面音”,并标注其發音部位為“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
(參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 2016. ISBN 978-7-100-12450-8)
《語言學名詞》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将“舌面前音”列為規範術語,描述為“由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構成阻礙發出的輔音”。
(參見: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語言學名詞. 商務印書館, 2011. ISBN 978-7-100-08104-3, p. 34)
《普通話語音訓練教程》
詳細圖解舌面前音的發音部位,強調“舌尖需避免上翹或後縮,着力點在舌面中前部”。
(參見:宋欣橋. 普通話語音訓練教程.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3. ISBN 7-206-01816-8, p. 62)
現代漢語的舌面前音 j、q、x 主要源于中古漢語“精組”(z、c、s)和“見組”(g、k、h)在細音(i、ü 類韻母)前的腭化,這一過程稱為“尖團合流”(如“精”zīng → jīng,“經”gīng → jīng)。
舌面前音是語音學中的一個輔音分類術語,指發音時舌面前部接觸或接近齒龈、前硬腭的輔音。以下是具體解釋:
定義與發音部位
發音時舌面前部(即舌尖後方的舌面部分)向上擡起,靠近或接觸齒龈與前硬腭交界處,形成氣流阻礙。這一發音動作屬于舌面音範疇。例如普通話中的 j、q、x 均屬于舌面前音。
普通話中的具體表現
常見發音問題
學習者可能出現發音偏前(接近舌尖前音 z/c/s)或偏後(接近舌根音)的情況,需注意舌面與硬腭接觸的準确位置。
與其他術語的區分
不同于“舌面中音”(接觸部位更靠後),也區别于“舌尖前音”(舌尖接觸齒背)和“舌尖後音”(舌尖卷起接觸硬腭前部)。
舌面前音是普通話的重要輔音類别,其發音特點是舌面前部與齒龈-前硬腭區域的協同動作。掌握 j、q、x 的正确發音對普通話學習至關重要。
百念剝脫敝力佛貍祠賓敬剝極則複采珠蔥楚盜匪蕫蓈抖閃迩續封面梗崄固蔽鼓叫槐嶽回鄉偶書戶辚火兒兼愛無私際會進本進抵倦令絶倒屦企闊人家勑牒郎貓練就聯緜列仙珑珑兀兀邁絕民獻萍蹤浪影牆靡佥套佥押棋術棄堂帳趨進軀殼桑蟲剩馥殘膏剩欲食新十洲天動迢遙頽喪痿黃危險性穩便溫綸下操象寄閑解校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