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喪考妣的意思、若喪考妣的詳細解釋
若喪考妣的解釋
同“ 如喪考妣 ”。形容人悲傷得像死了父母一樣。《後漢書·張綱傳》:“ 嬰 等縗杖,若喪考妣,朕甚愍焉!”
詞語分解
- 若的解釋 若 ò 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你,汝:若輩。“更若役,複若賦,則何如?” 約計:若幹(乶 )。若許。 此,如此:“以
- 考妣的解釋 父母的别稱。《書·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孔 傳:“考妣,父母。”《禮記·曲禮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 唐 韓愈 《祭窦司業文》:“朱衣銀魚,象服以崇,錫榮考妣,孝道
網絡擴展解釋
“若喪考妣”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ruò sàng kǎo bǐ
- 字面含義:
- 若:好像;
- 喪:失去、死亡;
- 考:已故的父親;
- 妣:已故的母親。
整體意為“悲傷得如同失去父母一般”。
二、出處與用法
- 最早出處:漢代揚雄《元後诔》:“四海傷懷,擗踴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狀語,形容極度悲痛。
- 現代用例:魯迅曾用此詞諷刺反對新式标點者:“單是提倡新式标點,就會有一大群人‘若喪考妣’。”。
三、文化背景
- “考妣”的淵源:
- 古代“考妣”原指健在的父母(《尚書·舜典》),後演變為專指亡父亡母。
- 墓碑中常見“考”“妣”二字,遵循男右女左的傳統排列。
- 讀音注意:“妣”讀作bǐ(第三聲),非“pǐ”。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如喪考妣、痛不欲生、泣涕如雨。
- 反義詞:歡天喜地、喜笑顔開。
五、情感色彩
- 中性偏貶義:原為中性描述悲痛,現代多含誇張或諷刺意味(如魯迅用例)。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考妣”的喪葬文化或成語演變,、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若喪考妣》
《若喪考妣》這個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悲傷。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若(ruò)喪(sāng)考(kǎo)妣(bīn),其中“若”是草字頭,包括6個筆畫;“喪”是一般部首,包括7個筆畫;“考”是亻字頭,包括6個筆畫;“妣”是女字旁,包括6個筆畫。
來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君子若喪其情,成仁之端也。”後來,這個意思就演變成了形容失去親人的痛苦和悲傷。
繁體
《若喪考妣》的繁體寫法是「若喪考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漢字的形态。所以,《若喪考妣》在古時候的寫法是略有變化的,分别是「若喪考妣」。
例句
他失去了親人,心情猶如《若喪考妣》一般,郁郁寡歡。
組詞
若有若無、若明若暗、若無其事。
近義詞
痛不欲生、悲痛欲絕、無法自已、傷心欲絕。
反義詞
喜笑顔開、心花怒放、樂開懷、幸災樂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