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功課的意思、功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功課的解釋

(1) [schoolwork;lesson;study]∶學生的課業

(2) [homework]∶家庭作業

做功課

詳細解釋

(1).古代對屬下工作成績的考核。《韓非子·八經》:“有道之主聽言,督其用,課其功,功課而賞罰生焉,故無用之辯不留朝。”《漢書·薛宣傳》:“ 宣 考績功課,簡在兩府,不敢過稱以奸欺誣之罪。” 唐 白居易 《張元夫可禮部員外郎制》:“雖文才秀出,功課高等者,滿歲而授,猶曰美遷。”

(2).佛教語。指每日按時誦經念佛等事。 唐 慧能 《壇經·機緣品》:“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唐 寒山 《詩》之二七六:“終是禮道場,持經置功課。”

(3).借指每日必做的事情。 元 張養浩 《山坡羊》曲:“向巖阿,且婆娑,琴書筆硯為功課。” 葉聖陶 《病夫》:“現在他要上這級數極多的轉折扶梯,更是艱難的功課。”

(4).指按規定程式所做的事。《紅樓夢》第八十回:“吉時已到,請 寶玉 出去奠酒,焚化錢糧,散福。功課完畢, 寶玉 方進城。”

(5).學生按照規定學習的課業。 元 白樸 《牆頭馬上》第三折:“老夫心中悶倦,後花園内走一遭去,看孩兒做下的功課咱。” 元 狄君厚 《火燒介子推》第三折:“ 介林 於府學中攻書,已經半年之間,不知你做甚功課裡。” 丁玲 《團聚》:“她進了學校,功課最好,人人誇她,她很會交際。”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功課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功課"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傳統學業定義 指學生按規定完成的課業研習活動,包含預習、複習、練習等環節。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界定為"學生按照規定學習的課業"【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此概念最早見于宋代理學家朱熹《朱子語類》"且慢看文字,亦須養得心地虛明,将好文字來代他功課",強調系統性學習過程。

二、佛教術語轉義 在宗教語境中特指僧侶日常修行活動,如《漢語大詞典》記載"指佛教徒按時誦經念佛等事"【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佛學常見辭彙》具體列舉"每日定時誦經念佛等事"為修行者必修功課【來源:中華書局《佛學大辭典》】。

三、現代延伸用法 當代語境衍生出"預先準備事項"的比喻義,《現代漢語規範詞典》補充"比喻事先做好的各種準備",如"運動員賽前做足體能功課"【來源: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這種用法常見于新聞報道及評論文章,體現詞彙的語義擴展。

網絡擴展解釋

“功課”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1. 學業任務
    最常見含義指學生需完成的學習任務,包括作業、複習、預習等。
    例:“每天放學後,他先做完功課再玩遊戲。”

  2. 宗教修行
    在佛教、道教等語境中,指每日固定修習的經文念誦或儀式。
    例:“僧人早晚課誦《心經》是日常功課。”

  3. 比喻性用法
    引申為事前充分準備或需掌握的基礎内容。
    例:“旅行前做好攻略是必備功課”“職場新人需補足溝通技巧這門功課”。

  4. 方言差異
    部分地區(如閩南語)中,“功課”可泛指“課程”或“科目”,與普通話略有不同。

擴展說明
該詞源自古代“考核政績”之意(《漢書》中“課其職事”),後逐漸演變為現代教育相關含義。使用時需注意區分場景,避免混淆“功課”與“課程”“作業”等近義詞的細微差别。

别人正在浏覽...

愛心白着謗說棒子面不獲側巴楞察今知古出跨禱福風信子墳田丐祠告廟鼓腹孤立無助紅門黃金屋歡迎華贍胡胡麻麻胡坐奸怪沮毀口絡魁望雷蟄冷丁立方力學笃行録取馬不停蹄蔓引株求敏寤摩撫木瓜山木兔能着怒目而視拍密裴徊屏帳襁葆輕淳清簟榷賣三日聾芟翦私亂思想包袱死義俗計鎖子铠肅嚴太倉他鄉同氣屯糧無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