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賞的意思、賦賞的詳細解釋
賦賞的解釋
征收與賞賜。 漢 王符 《潛夫論·遏利》:“且夫利物莫不天之財也。天之制此財也,猶國君之有府庫也。賦賞奪與,各有衆寡,民豈得強取多哉?”
詞語分解
- 賦的解釋 賦 (賦) ù 舊指田地稅:田賦。賦稅。 中國古典文學的一種文體。 念詩或作詩:登高賦詩。 給予,亦特指生成的資質:賦予。賦有。天賦。禀賦。 古同“敷”,鋪陳,分布。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
- 賞的解釋 賞 (賞) ǎ 指地位高的人或長輩給地位低的人或晚輩財物:賞金。賞賜。獎賞。賞罰分明。 因愛好某種東西而觀看:賞閱。賞析。賞花。賞月。欣賞。鑒賞。賞心悅目。 認識到人的才能或作品的價值而給予重視:賞識
網絡擴展解釋
“賦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征收與賞賜”,常見于古代文獻中。以下從釋義、出處及用法三方面展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國家或權力機構對財物的征收與分配,包含“賦”(征稅)和“賞”(賞賜)兩個對立動作,常用于描述古代財政或權力運作。
- 讀音:fù shǎng(注音:ㄈㄨˋ ㄕㄤˇ)。
2.文獻出處
-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王符的《潛夫論·遏利》:“天之制此財也,猶國君之有府庫也。賦賞奪與,各有衆寡,民豈得強取多哉?”此處通過類比強調財富分配的規則性。
3.文學用法
- 在古代詩詞中,“賦賞”也用于表達對自然景物的贊美或感懷,如李清照《偶成》中“十五年前花月底,相從曾賦賞花詩”,以“賦賞”寄托對往昔賞花賦詩時光的追憶。
“賦賞”兼具經濟與文學雙重語境:既體現古代財政制度中的權力運作,也用于詩詞中以物喻情。若需更深入的文獻例證,可參考《潛夫論》或宋代詩詞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賦賞
賦賞(fù shǎng)是一個多音字,可以拆分成“貝頁口”三個部首和“豐”、“二”兩個筆畫。賦賞一詞來源于古代文藝作品的賦賜賞賦,表示給予贊賞和賞賜。
賦賞的繁體字為賦賞。
在古代字典中,“賦”和“賞”的古時寫法有所區别。賦的古時寫法為“貝頁奉”,表示貝殼和受賜兩個意義;賞的古時寫法為“目責角”,表示目光注視和責備兩個意義。
以下是“賦賞”一詞的例句:
- 這幅畫我特意買來,賞賜給你。
- 老師對我們的作文給予了高度的贊賞。
與“賦賞”相關的組詞有:
- 賦詩
- 賦予
- 賞心悅目
賦賞的近義詞包括獎賞、贊賞、褒獎等;反義詞為懲罰、責備、批評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