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都的意思、吳都的詳細解釋
吳都的解釋
(1).指 春秋 吳國 的都城。在今之 江蘇 蘇州 。 南朝 宋 鮑照 《舞鶴賦》:“入 衛國 而乘軒,出 吳 都而傾市。”
(2).指 三國 吳 的都城 建業 。即今 江蘇 南京市 。《文選·左思<吳都賦>》 劉逵 題解:“ 後漢 末, 孫權 乃都於 建業 ,亦號 吳 。”
詞語分解
- 吳的解釋 吳 ú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後擴展至淮河下遊一帶:吳鈎(古代吳地出産的一種 * ,後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前利害一緻而成為朋友)。 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
- 都的解釋 都 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閑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居:“都卿相之位”。 古代稱頭目、首領。
網絡擴展解釋
“吳都”是一個曆史地理名詞,主要包含以下兩種釋義:
一、春秋時期吳國的都城
- 時間與地點:指春秋時期吳國的都城,位于今江蘇省蘇州市。
- 曆史背景:吳國是周朝諸侯國之一,都城長期設在蘇州(古稱“吳”),公元前473年被越國所滅。
- 文獻例證:南朝宋詩人鮑照在《舞鶴賦》中提及“出吳都而傾市”,印證了蘇州作為吳都的曆史地位。
二、三國時期吳國的都城
- 時間與地點:指三國時期孫吳政權的都城建業,即今江蘇省南京市。
- 曆史背景:孫權于公元222年定都建業(南京),開創了南京作為六朝古都的起點。
- 文化關聯:左思《吳都賦》以建業為描寫對象,劉逵注解中明确其指代三國吳都。
補充說明
- 地理演變:蘇州和南京均位于長江下遊,但分屬不同曆史階段的“吳都”,前者代表春秋吳文化,後者象征三國江東政權。
- 現代對應:蘇州保留了大量春秋吳國遺迹(如阖闾城遺址),南京則以“六朝博物館”等承載孫吳曆史。
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詞文獻或考古發現,可參考《吳都賦》及蘇州、南京地方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吳都
吳都,常用詞彙,指的是吳國的都城。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吳都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吳都的拆分部首是口部首,由“口”構成;它的總筆畫數是7畫,逐一書寫為丶一一丨、丶。
來源
吳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曆史上最早的時候。吳國是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國家,在楚漢争霸中逐漸興盛。當時的吳國都城吳都,位于今天的江蘇省蘇州市一帶。
繁體
在繁體字中,吳都的寫法為「吳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吳都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籍資料,吳都也曾寫作「吳府」或「吳京」等形式。
例句
1. 古代的吳都是吳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2. 吳都的輝煌曆史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組詞
與吳都相關的詞彙有:吳國、都城、春秋時期、戰國時期、楚漢争霸等。
近義詞
與吳都意義相近的詞彙有:吳都古城、吳城、蘇州古城等。
反義詞
與吳都意義相反的詞彙有:荒城、無人城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