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監農的意思、監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監農的解釋

監督農事。《國語·周語上》:“距今九日,土其俱動,王其祗祓,監農不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監農"是中國古代設置的掌管農業事務的官職或職能,主要職責是監督、管理農業生産,勸課農桑,以保障國家糧食供應和賦稅收入。其具體含義和演變如下:


一、核心含義與職能

  1. 監督農業生産

    "監"意為督察、管理,"農"指農業。"監農"即代表中央或地方官府巡視、督促農耕活動,确保土地得到有效耕種,防止荒廢。例如漢代設有"勸農使"或"督農掾",負責巡查郡縣農事。

  2. 推廣農業技術

    監農官需指導農民改進耕作方法,引進新作物品種,推廣先進農具,以提高産量。唐代在州府設"勸農官",定期巡視田畝并傳授種植技術。

  3. 管理農田水利

    統籌水利工程修建與維護,保障灌溉。如宋代在江南地區設"提舉圩田"等職,兼具監農職能,主管圍墾與水利。


二、曆史演變與官職設置


三、文化意義與文獻記載

"監農"反映了古代"以農立國"的政策導向,如《漢書·文帝紀》載:"遣谒者勞賜三老、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廉吏二百石以上率百石者三匹。"其中"力田"即受監農官表彰的模範農戶。南宋《農書》亦強調:"監司守令,勸農為職。"


四、現代價值

古代監農制度對當代農業管理仍有啟示意義,如技術推廣、防災減災等職能,與今日農業部門的指導服務一脈相承。


參考來源:

  1.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漢書》《唐六典》原文)
  2. 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官制大辭典》
  3. 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職官志》
  4. 《明會典》《清史稿》職官志(中華書局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監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監農”指監督農事,即對農業生産活動進行監管。其中“監”意為監視、督察,“農”指農業或農民,組合後強調對農耕事務的管理。

二、出處與曆史背景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上》:“距今九日,土其俱動,王其祗祓,監農不易。” 此句描述周王在特定時節舉行儀式後,仍堅持監督農事,體現古代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

三、使用場景

  1. 古代行政職責:多指官員或君主督促農耕,确保農業生産順利進行。
  2. 文獻引用:現代主要用于解讀古籍或曆史研究,如分析先秦時期的農業管理制度。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國語》相關章節或農業史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叔虣露表勸必世筆帖式川湄誕宕道光帝彫蓬肥硗鳳仙花粉身灰骨共手公正無私漢區合口鶴膝藉斂吉利草叽裡旮旯兒旌引京兆鳥畿畎救燎助薪拉不下臉靈變嶙囷輪箍冒名接腳旄象盟歃門外樓頭妙迹千夫所指前配喬樣勢汽輪輕工業部搉慮人宇散迸三不去上下水尚陽識斷收尾死心踏地檀溪田翁野老跳舞替頭同雲痿痹猥闶五鬥櫥毋固誣劾相埒哓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