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監督農事。《國語·周語上》:“距今九日,土其俱動,王其祗祓,監農不易。”
“監農”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監農”指監督農事,即對農業生産活動進行監管。其中“監”意為監視、督察,“農”指農業或農民,組合後強調對農耕事務的管理。
該詞最早見于《國語·周語上》:“距今九日,土其俱動,王其祗祓,監農不易。” 此句描述周王在特定時節舉行儀式後,仍堅持監督農事,體現古代統治者對農業的重視。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曆史案例,可參考《國語》相關章節或農業史研究資料。
《監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監督和管理農業生産的工作。
《監農》的拆分部首是“⺙”(示部),它位于字的上方。
《監農》一共有9個筆畫,筆畫順序為“㇔ 丨 丶 丶㇆ ㇆㇔ 一 丨 丨”。
《監農》的來源可追溯到古代漢字,由于漢字的演變,其繁體字變體為「監農」。
在古代,漢字《監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現代常用的寫法是“監農”。
1. 他受命負責監農工作,确保農民的生産安全。
2. 政府成立了專門的監農部門,以加強對農業生産的監管。
3. 這個地區的監農工作非常出色,農民的收成大大增加。
監農的組詞可以是:“監察、監管、農田、農業”。
近義詞:農事、農務、農管。
反義詞:放任、不作為、放任自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