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佳妙的書法作品。《晉書·王羲之傳》:“吾昔有 伯英 章草十紙,過 江 颠狽,遂乃亡失,常歎妙迹永絶。” 宋 黃庭堅 《跋<蘭亭>》:“及 蕭 氏 宇文 焚蕩之餘,千不存一。 永 師晚出,所見妙迹,唯有《蘭亭》。”
(2).謂不平凡的事迹。 唐 李峤 《紙》詩:“妙迹 蔡侯 施,芳名 左伯 馳。”
“妙迹”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書法藝術的精妙。例如,《晉書·王羲之傳》中提到:“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紙,過江颠狽,遂乃亡失,常歎妙迹永絶。” 這裡的“妙迹”即指張芝(字伯英)的章草書法,表達對失傳精品的惋惜。
唐代李峤在《紙》詩中寫道:“妙迹蔡侯施,芳名左伯馳。” 此處“妙迹”指蔡倫改進造紙術等具有曆史意義的功績,突顯其非凡性。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例證及權威詞典釋義,涵蓋其核心含義與典型用例。
《妙迹》是一個詞語,表示神奇或令人驚歎的迹象、現象或達到超出尋常的成就。在生活中,它通常用來形容非凡的事物或驚人的事件。
《妙迹》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女字旁,右邊的部首是辰字底。女字旁表示與女性相關的事物,辰字底表示時間。
根據《康熙字典》的統計,《妙迹》一詞共有12個筆畫。
《妙迹》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五經》之一的《尚書·周書·閉殷》中。在繁體字中,它的書寫形式為「妙跡」。
在古代,「妙迹」一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時候有人将它寫作「妙迹」,也有人将其寫作「妙綺」。這種變化主要是由于文字書寫形式的演變導緻的。
1. 她的歌聲妙迹般地穿透了每一個人的心靈。
2. 這個令人驚歎的藝術作品展現了人類創造力的妙迹。
3. 他的發明帶來了科技領域的妙迹,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妙力、妙語、奇迹、神奇、驚人、奇幻等。
近義詞:奇迹、神奇、驚人。
反義詞:平凡、普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