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毋固的意思、毋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毋固的解釋

(1).謂不可鄙野而不知禮。《禮記·曲禮上》:“将適舍,求毋固。” 孫希旦 集解:“固,謂鄙野而不達於禮……此言将適人之所居,凡事當求合禮,而不可失之鄙野。”

(2).謂不固執拘泥。《論語·子罕》:“子絶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朱熹 集注:“固,執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毋固”是漢語中具有哲學深度的複合詞,由否定副詞“毋”和形容詞“固”構成。《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不固執己見”,強調思維與行為的開放性。

從詞源學分析:

  1. 字義構成:“毋”表禁止(《說文解字》訓為“止之詞”),“固”本指四面閉塞的地形(《爾雅·釋丘》),引申為思想閉塞、行為僵化。二字連用形成“不僵化”的核心語義。
  2.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論語·子罕》:“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釋為“固執不通”,特指拒絕根據客觀環境調整認知的思維缺陷。
  3. 現代語義:在現代漢語中既保留古義,又衍生出“避免思維定式”“保持認知彈性”等新内涵,《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列為書面語常用詞。

該詞在當代多用于哲學讨論與道德修養領域,《中國哲學大辭典》特别指出其與“中庸之道”的關聯性,強調適度變通在實踐智慧中的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毋固”是一個文言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源自不同典籍的語境:

一、不可鄙野不知禮(出自《禮記·曲禮上》)

釋義:指在社交或禮儀場合中,不應表現得粗俗、不合禮節。例如《禮記·曲禮上》提到“将適舍,求毋固”,意為到他人住所時,行為要合乎禮節,不可失之鄙野。這裡的“固”解釋為“鄙野而不達于禮”(孫希旦集解)。

二、不固執拘泥(出自《論語·子罕》)

釋義:指為人處世應避免固執己見、僵化不變。如《論語·子罕》中孔子提出“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朱熹注解“固”為“執滞”,即不因主觀堅持而排斥他人觀點,強調靈活變通。

應用場景

  1. 禮儀規範:用于提醒行為需符合禮制,如《禮記》中的社交場合。
  2. 修身哲學:作為儒家提倡的處世态度,與“毋意、毋必、毋我”并列,體現謙和包容的智慧。

近義詞:不拘泥、通達
反義詞:固執、迂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原文或注釋,可參考《禮記》和《論語》相關篇章。

别人正在浏覽...

白粱粟闆桐背晦邊圖碧澄澄愎戾賓人尺幅千裡馳曜充當綽綽有裕達靈締昵帝宅東曦既駕端貳芳桂番情奉承風激電駭撫勉攻伐冠狗鼓韛咳歌打戰海容海域纮綖滑愍晦景鑒真嬌嬌女脊封鏡花緣敬贈謹卓九星壸訓來往如梭藍縷婪墨令格臨難不懾溜溜兒籠取鹭行馬嚼鐵面紅耳赤企戶勤切窮追三冠聲色手泐疏屬通目穨顔頑坐韋舃霞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