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可解毒。 晉 嵇含 《南方草木狀》卷上:“吉利草,其莖如金釵股,形類石斛,根類芍藥。 交 廣 俚俗多畜,蠱毒惟此草解之極驗。 吳 黃武 中, 江夏 李俣 以罪徙 合浦 ,始入境遇毒,其奴 吉利 者,偶得是草與 俣 服,遂解。 吉利 即遁去,不知所之。 俣 因此濟人不知其數,遂以吉利為名。”
吉利草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植物名稱,其釋義可從古籍記載、植物特征及象征意義三方面闡釋:
據《南方草木狀》(晉·嵇含)記載:“吉利草,其莖如金钗股,形類石斛,根類芍藥。交廣俚俗多畜蠱毒,惟此草解之極驗。”此處明确指出吉利草是古代嶺南地區用于解毒的藥用植物,其形态似石斛,根系近似芍藥。唐代《本草拾遺》亦收錄此草,稱其“主蠱毒,逐邪惡氣”。
現代考證認為吉利草可能對應蘭科植物“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其特征與古籍描述高度吻合:
因名稱含“吉利”二字,此草在民俗中被賦予祥瑞寓意:
權威參考文獻
- 嵇含. 南方草木狀. 商務印書館, 1955. ISBN 9787100083221
-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蘭科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
- 《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版. Flora of China Vol.25 (Orchidaceae) [暫未找到公開電子版鍊接]
注:部分古籍暫未發現可驗證的線上權威鍊接,建議通過圖書館系統查閱紙質文獻或學術數據庫(如CNKI)獲取原文。
吉利草是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一種具有解毒功效的草本植物,其名稱和特性主要源自晉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狀》。以下是詳細解釋:
吉利草是古代解毒草藥,其名稱、形态及功效在《南方草木狀》《本草綱目》等典籍中有明确記載,但需注意與現代同名或近名藥材的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原始文獻。
按檢八卦方位邊崖碧鱗捕生不孝之子部長創聞楚梅打活翻掌縫開甘冒虎口感謝宮廷挂千聒聒焦焦纥幹黃章灰心火流甲第連雲講闱夾私解韍九鼎不足為重闿怿客懷空王來夢兒老總累及冷害陵謹明甫能參鳥服愆堕戚醮泣涕秋溜泣竹權度散仙掃盲濇濇山廀社會學世箴樹杈説話之間隨機變量太元泰嶽山頭巾土粉子威暴五谏寫潤惜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