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身灰骨的意思、粉身灰骨的詳細解釋
粉身灰骨的解釋
見“ 粉身碎骨 ”。
詞語分解
- 粉身的解釋 犧牲性命。 唐 杜甫 《江頭五詠·丁香》:“晚堕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唐 薛調 《無雙傳》:“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感郎君之深恩,願粉身以答效。” 宋 蘇轼 《江瑤柱傳》:“苟不得志,雖粉身亦何
- 灰骨的解釋 .焚骨成灰。謂身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 梧丘 之魂,不愧於沉首; 鵠亭 之鬼,無恨於灰骨。” 張銑 注:“假使灰粉亦不恨也。” 唐 張說 《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合丹同蝘蜓,
網絡擴展解釋
“粉身灰骨”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fěn shēn huī gǔ,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 指身體粉碎而死,比喻為了某種目的或遭遇危險而犧牲生命。與“粉身碎骨”同義,但使用頻率較低。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唐代張鷟的《遊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謝。”。此句通過誇張表達對他人厚待的感激之情。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結構,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
-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既可用于褒義(如獻身精神),也可用于中性描述(如意外喪生)。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粉身碎骨、灰身粉骨(後者強調犧牲過程,見)。
- 英文翻譯:be dashed to pieces(強調身體粉碎的狀态)。
5.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常見于文學或口語中,描述極端的奉獻或危險後果。例如:“他願為理想粉身灰骨。”
- 現代頻率:因“粉身碎骨”更常用,“粉身灰骨”多作為變體出現。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通過具象化的“粉碎”狀态,強化了犧牲的徹底性,適用于強調奉獻或災難性後果的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粉身灰骨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某個人或物已經遭受極度破壞或完全毀滅。
拆分部首和筆畫:
- 粉:米字旁、五畫;
- 身:身字旁、七畫;
- 灰:火字旁、六畫;
- 骨:骨字旁、九畫。
來源:
粉身灰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在小說中,賈琏在黛玉的廟宇中忏悔自己的過錯,表示願意粉身碎骨以表忠誠。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為形容某個人或物遭受極度破壞或毀滅的常用詞語。
繁體寫法:
粉身灰骨(繁體字:粉身灰骨)
古時候漢字寫法:
粉身灰骨(古體字:粉身灰骨)
例句:
1. 這座城市經曆了戰火蹂躏,如今已經成了一片粉身灰骨。
2. 那艘船在暴風雨中沉沒了,隻剩下一堆粉身灰骨。
組詞:
- 離粉為骨
- 紛紛揚揚
- 粉身碎骨
近義詞:
- 毀滅殆盡
- 廢墟殘骸
- 破敗不堪
反義詞:
- 完好無損
- 安然無恙
- 保存完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