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奸狡”。奸詐狡猾。《晉書·王敦傳》:“姦狡饕餮,未有 隗 ( 劉隗 )比,雖 無忌 、 宰嚭 、 弘恭 、 石顯 未足為喻。” 宋 朱熹 《奏上戶朱熙績不伏赈粜狀》:“凡其所為,無非姦狡切害之事。” 元 石子章 《竹塢聽琴》第三折:“少使貪嗔,莫使姦狡。”《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卻説城中有一人姓 張 ,名 委 ,原是個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殘忍刻薄。”《明史·開濟傳》:“ 濟 奏事時,置奏劄懷中,或隱而不言,覘伺上意,務為兩端,奸狡莫測。”
“奸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奸詐狡猾,通常用來形容人陰險、詭計多端的性格或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奸狡”由“奸”(陰險、虛僞)和“狡”(狡猾、詭詐)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欺騙、算計達到目的的特性。例如《晉書》中提到“奸狡饕餮”,形容人貪婪且狡詐()。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如“奸狡之徒”“手段奸狡”。例如《醒世恒言》中形容人“奸狡切害”,指其行為既狡猾又具破壞性()。
該詞帶有強烈貶義,常用于批判道德敗壞或損人利己的行為,反映傳統文化中對誠信、正直的推崇()。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奸狡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一個人心機深沉,狡詐陰險,善于隱藏真實意圖。這樣的人通常在與他人交往中具有欺騙性,并不被人所喜歡。
奸狡的部首拆分為女、犬,其總共有11個筆畫。
奸狡一詞的來源非常古老,最早出現在《莊子·田子方》中。在古代,一些作家也用“奸狡”形容一些人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奸的寫法為「姦」,狡的寫法為「狡」。
在古代的《說文解字》中,奸的寫法為「喬字體」,即左上方是“女”字底部加上左下方的“丑”字,表示了一種不正派的女性形象。狡的寫法為「貓字體」,即左邊是一個犬的形狀上面畫兩條橫線,表示了一種狡猾的犬形象。
1. 他表面上對每個人都很友善,但實際上非常奸狡。
2. 奸狡的人往往不會顯露自己的真實意圖。
組詞:奸情、奸計、奸商、奸人。
近義詞:狡猾、狡詐。
反義詞:真誠、坦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