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寇略的意思、寇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寇略的解釋

侵犯劫掠。《漢書·匈奴傳下》:“單于始用 夏侯藩 求地有距 漢 語,後以求稅 烏桓 不得,因寇略其人民。”《後漢書·東夷傳·高句骊》:“ 和帝 元興 元年春,﹝ 句驪王宮 ﹞復入 遼東 ,寇略六縣。”《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始興屯田” 裴松之 注引《魏書》:“諸軍并起,無終歲計,飢則寇略,飽則棄餘,瓦解流離,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寇略”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kòu lüè,其核心含義為侵犯劫掠,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構成

  1. 字義拆分

    • 寇:原指強盜、侵略者,引申為敵人或入侵行為(如“寇邊”)。
    • 略:本義為策略、謀劃,後衍生出“掠奪”之意(如“攻城略地”)。
      二者結合後,強調通過侵略性手段實施劫掠。
  2. 基本定義
    指外敵或強盜對他人領土、財物、人民的侵犯與搶奪行為。


二、曆史用例

  1. 古代文獻記載

    • 《漢書·匈奴傳》提到匈奴因求地未果而“寇略其人民”。
    • 《後漢書》記載高句骊王“寇略六縣”,描述軍事侵略行為。
    • 《三國志》注引《魏書》中“饑則寇略”反映亂世中軍隊的掠奪行徑。
  2. 現代引申義
    可比喻以不正當手段(如欺詐、剝削)謀取利益,例如商業競争中的惡性策略。


三、常見搭配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例,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史書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寇略》的意思

《寇略》是一個漢語詞語,用來形容對敵人或*********的戰略和策略。

拆分部首和筆畫

《寇略》由兩個部首組成:寇(kòu)的部首為宀,略(lüè)的部首為田,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9畫和8畫。

來源

《寇略》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一書中,用來形容認識敵人和制定攻略的軍事戰略。

繁體

繁體字“寇略”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這個詞古時候寫作“寇略”。

例句

1. 戰勝敵人需要一套精密的寇略。

2. 這位将軍熟悉寇略,因此在戰争中取得了勝利。

組詞

寇夷(指侵犯邊境、殺戮百姓的外族)

略勝一籌(指在較量中稍微占優勢)

近義詞

兵法、策略、智略

反義詞

迷失、無計劃、無策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