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心浮氣的意思、粗心浮氣的詳細解釋
粗心浮氣的解釋
[unthoughtful and rash] 用心不精細,而且輕浮
幸虧姐姐未在場裡閱卷,若是這樣粗心浮氣,那裡屈不死人。——《鏡花緣》
詳細解釋
不細緻;不沉着。《儒林外史》第三回:“看你這樣務名而不務實,那正務自然荒廢,都是些粗心浮氣的説話,看不得了。”《鏡花緣》第八三回:“并且今日所行之令,一經令到跟前,全要細心,并非粗心浮氣所能行的。”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粗心浮氣,傲然陵人,勢所難免。”
詞語分解
- 粗心的解釋 不謹慎;不細心工作上粗心必然出差錯我沒有認出那位顯貴人物實在是太粗心了詳細解釋疏忽;不仔細。《紅樓夢》第五五回:“再遲一日,不説你們粗心,反像我們沒主意了。” 趙樹理 《三裡灣·馬家院》:“ 小俊
- 浮氣的解釋 .謂浮遊的雲霧。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莊子》雲‘野馬也,塵埃也’……‘野馬’乃田野閒浮氣耳,遠望如羣馬,又如水波。”.謂浮躁輕率。 漢 賈誼 《新書·傅職》:“教之《樂》,以疏其穢
網絡擴展解釋
“粗心浮氣”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cū xīn fú qì,形容人性格粗心大意、輕浮浮躁,既缺乏細緻思考,又不夠沉穩。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粗心:指思慮不細緻、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疏忽或犯錯。
- 浮氣:指情緒不穩定、心性浮躁,易沖動或輕率行事。
兩者結合,強調人行事草率且缺乏耐心。
2.出處與例句
- 最早出處:宋代陸九淵《祭呂伯恭文》提到“曩昔粗心浮氣,徒緻參辰,豈足酬義”,表達對過去輕率行為的反思。
- 後世引用:魯迅在書信中批評某些年輕人“粗心浮氣,傲然陵人”,清代葉燮《原詩外篇》也以此形容治學不嚴謹者。
3.語法與使用場景
-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如“他做事粗心浮氣,常出纰漏”。
- 適用情境:多用于批評或警示不注重細節、缺乏耐心的人,常見于教育、工作态度等場景。
4.近義與反義詞
- 近義詞:心浮氣躁、粗枝大葉。
- 反義詞:一絲不苟、穩紮穩打。
該成語通過“粗心”與“浮氣”的疊加,生動刻畫了性格中的雙重缺陷,既有行為上的馬虎,又有心态上的浮躁,需在處事中引以為戒。
網絡擴展解釋二
《粗心浮氣》一詞的意思是形容一個人行為不謹慎、思維散漫,容易犯錯誤或丢三落四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粗心浮氣分别由「⺼」、「心」、「⺌」、「水」、「氣」五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3畫。
來源:《粗心浮氣》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模糊,沒有具體的出處記錄。
繁體:《粗心浮氣》在繁體字中的書寫方式為「粗心浮氣」。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時候的「粗心浮氣」可能會有一些變體寫法,但具體寫法未有明确記載。
例句:他的粗心浮氣導緻了一連串的錯誤。他的粗心浮氣讓他經常遺忘重要的事情。
組詞:粗心、浮氣
近義詞:糊塗、馬虎、大意
反義詞:細心、謹慎、慎重
希望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