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中小洲。亦指江邊。《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江 渚有事,責其死效。” 唐 李紳 《渡西陵十六韻》:“海門凝霧暗, 江 渚溼雲橫。” 宋 司馬光 《王書記以近詩三篇相示光各摭其意以詩赓之感遇》:“白鵠出江渚,刷羽何鮮新。” 明 錢華 《過江》詩:“ 江 渚風高酒乍醒,川途渺渺正揚舲。”
“江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江渚”指江中的小洲或江邊地帶,由“江”(大河)和“渚”(水中小塊陸地)組合而成。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一緻出現。
該詞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中,例如:
個别低權威性網頁提到“江渚”可比喻孤立困境,但此用法未見于主流典籍,需謹慎使用。建議優先采用“江中小洲”或“江邊”的本義。
《江渚》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江河的小島或小洲,也可以指江水注入湖泊或海洋形成的水洲地帶。
《江渚》的部首是「氵」和「土」,部首「氵」表示與水有關,部首「土」表示與土地有關。它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
《江渚》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江漢》中。它以優美的詞句描繪了江渚的景色,表達了人們對大自然美景的感慨和贊美。
繁體字《江渚》的寫法為「江渚」,沒有其他特殊變化。
在古時候,「江渚」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如在《康熙字典》中,「渚」字的邊角簡化為「冫」,寫作「江冫」的形式。
1. 詩經中有這樣一句詩:「湛湛其冥,昊天其渚。」
2. 他乘船去遊覽江渚,欣賞大自然的美景。
3. 那片江渚上長滿了茂密的柳樹,美不勝收。
1. 江河:指大的水道,如長江、黃河。
2. 渚濱:指位于江河湖泊邊的地方。
3. 渚碧:指水面上清澈蔚藍的顔色。
1. 江石:指江中的石頭,就是江中的小島。
2. 水渚:也指水中的小島或水洲地帶。
3. 洲渚:與渚的意思相同,可以互換使用。
1. 陸地:與江渚的水洲相對,指的是不在水中的地面。
2. 山嶽:指陸地上的高山,與江渚地勢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