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e monopoly for marketing;unified marketing] 國家統一對某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物資進行有計劃的銷售
國家對某些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實行有計劃的統一銷售。
統銷(tǒng xiāo)是漢語中的一個經濟學術語,特指國家對特定商品實行統一收購和統一銷售的計劃經濟政策。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性:動詞
釋義:國家通過行政手段對重要物資(如糧食、棉花等)實行統一收購、統一分配和銷售的制度。該政策旨在保障民生需求、穩定市場價格,并實現資源集中調配。
統銷制度主要實施于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中國計劃經濟時期。其核心特點是:
該政策與“統購”制度(如糧食統購統銷)緊密關聯,共同構成計劃經濟下資源配置的基礎框架。
隨着市場經濟改革深化,統銷制度已逐步取消。但術語仍用于:
權威來源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商務印書館出版,對“統銷”的定義明确指向國家統一銷售政策。
查看詞條釋義(注:鍊接為商務印書館官方詞條示例頁)
《中國經濟發展史(1949–201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編著,系統梳理統銷制度的曆史背景與演變(第三章第二節)。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政策解讀
官網“曆史沿革”欄目簡述統銷制度在糧食安全體系中的角色及改革曆程。
以上内容綜合權威辭書、學術著作及政府文獻,确保釋義的準确性與曆史語境完整性。
“統銷”是“統一銷售”的簡稱,指國家通過計劃手段對重要物資進行集中管理的銷售模式,主要應用于計劃經濟時期。以下是詳細解釋:
統銷指國家對關系國計民生的物資(如糧食、棉花、油料等)實行有計劃的統一銷售。其核心是通過國家壟斷銷售渠道,控制價格與分配,典型如1953-1985年中國實施的統購統銷政策。
在非計劃經濟領域,“統銷”可泛指企業通過統一渠道集中銷售産品的商業模式,以提高效率和市場競争力。
如需了解更多曆史細節,可參考二輪複習曆史概念(來源)。
敗足本标鼻囪逼介曹丕插圖澄浃晨昏蒙影出辭刌度丹禽點查雕文織采發蒙啓蔽翻讨飛動粉面覆部貢計溝畎觀笑鼓惑紅棠棠黃蕈化形薦亡基本法結驷連镳箕斂金鳌玉蝀掘土機狂奔坤德昆侖黃藍湛湛量變露花旄倪禖祠鳴鸱默然無語牡丹内祭祀聶斯脫利派旁侍潑口傾倒棄職仁義君子掃拂紳士石星水局署字邃遠騰地危旌猃歇鹹腥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