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unctuate and annotate] 對于詩文加以評析圈點
(1).評論圈點。古人讀書時,隨手在字裡行間寫上一點體會、感受,對精美的句子加圈點,稱為評點。 明 瞿佑 《歸田詩話·還珠吟》:“鄉先生 楊復初 見而題其後雲:義正詞工,使 張籍 見之,亦當心服。又為序其編首,而百篇皆加評點。” 清 黎庶昌 《<續古文辭類纂>叙》:“ 宋 、 元 、 明 以來,品藻詩文,或加丹黃判别高下,於是有評點之學。” 朱自清 《詩文評的發展》:“評點大概創始于 南宋 時代,為的是給應考的士子揣摩;這種選本一向認為陋書,這種評點也一向認為陋見。”
(2).評論比量。 清 朱焘 《北窗呓語》:“《水滸》一書,有天罡地煞之目,後人仿之以評點人物。”
“評點”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層面的含義及用法:
指對事物(如文學作品、人物行為、事件等)進行評論、分析或圈點标記的行為。其核心在于通過文字或符號表達對内容的見解,既包含評價也包含标記重點(如圈點精美句子)。
評點根據位置和形式可分為:
如明代瞿佑在《歸田詩話》中評點他人詩作時,既标注圈點,又附上序言和短評。現代學者對古典小說的評點也延續了這一傳統。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評點案例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搜狗百科等來源。
評點是一個漢字詞語,指對某事物進行評價和評論的意思。
評點的部首是言字旁,左右結構。它的總筆畫數為11。
評點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原文為:“公複牲于宗武,會館佐政,國之害也,三評而止。”後來陸續在古代文獻中不斷出現,成為固定用法。
評點的繁體字為評點。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評點的字形略有變化。字形上部為“言”,下部為“占”,兩者上下相連,形成一個整體。
1. 他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全面的評點,給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
2. 這篇文章的評點非常準确,給人深入思考的啟發。
評價、批評、評論
評論、批評、鑒定、評估
贊美、表揚、褒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