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re the enemy] 設置“釣餌”以引誘敵人中計
誘敵。《逸周書·武稱》:“餌敵以分而照其儲,以伐輔德,追時之權,武之尚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此所以餌敵,如何去之!”《晉書·乞伏國仁載記》:“宜抑威餌敵,羸師以張之,軍法所謂怒我而怠寇也。”
“餌敵”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軍事策略或文學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餌敵”強調智取而非強攻,是中國傳統兵法中“詭道”思想的體現。其核心邏輯是通過制造假象或犧牲小利,換取更大的戰略優勢。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戰例或詞語演變,可參考《逸周書》《三國志》等古籍(來源:、8、9)。
《餌敵》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可以作為動詞或名詞使用。作為動詞時,意思是為了誘使敵人上鈎而采取行動。作為名詞時,它指的是用來誘敵的對象或手段。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餌敵的部首是食,共有14個筆畫。
《餌敵》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列禦寇》一章中。文章中描述了一個智者如何利用智慧和計謀,“餌敵”來實現自己的目标。
《餌敵》的繁體字面為「餌敵」。
在古代,「餌敵」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的寫法是「食敵」。
1. 他巧妙地利用了敵人的弱點,成功地餌敵。
2. 作為飼料的小島成為了戰争中各方勢力争奪的餌敵。
- 餌人:利用某人來引誘或迷惑敵人。
- 餌草:用作餌料來引誘其他動物的植物。
- 捕餌:捕捉用作餌料的動物。
- 誘敵:引誘敵人上鈎或陷入圈套。
- 懾敵:以威懾力量使敵人不敢進攻。
- 自陷:主動地陷入敵人的圈套或陷阱。
- 避敵:避開與敵人的直接接觸或對抗。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