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騑服的意思、騑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騑服的解釋

騑馬和服馬。泛指駕車的馬。 三國 魏 曹丕 《出婦賦》:“撫騑服而展節,即 臨沂 之舊城。” 晉 陸機 《贈弟士龍》詩:“安得攜手俱,契闊成騑服。” 宋 宋祁 《上孫講書》之二:“倐有絳褠款戶,傳貺塗中手教洎髹匣等數種,始知騑服近頓圻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騑服”是古代車馬制度中的專業術語,指代駕車的兩匹特定馬匹。根據《漢語大詞典》及《辭源》記載,“騑”特指車轅外側的邊馬,“服”則專指車轅中間的兩匹主馬。該詞最早見于《詩經·秦風·小戎》:“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鄭玄箋注雲:“兩服馬夾轅,其頸負轭,兩騑馬在旁挽鞆。”

在具體駕禦體系中,“服馬”位于車轅正中的轭下,直接承擔牽引主力;“騑馬”位于服馬外側,通過鞆繩輔助牽引。二者形成“兩服兩騑”的四馬駕車制,合稱“驷馬”。《說文解字·馬部》明确記載:“騑,骖也,旁馬也”,而《周禮·夏官·校人》鄭玄注則強調:“兩服為中央夾轅者”。

古代文獻中常見相關表述,《左傳·定公八年》有“林楚怒馬及衢而騁”的記載,孔穎達疏解為“騑馬驚馳”,《楚辭·九辯》中“卻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的描寫,均印證了騑服體系的實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騑服”是古代駕車馬匹的統稱,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騑:指駕車時位于兩側的馬(即骖馬),與中間的“服馬”相對。根據《說文解字》和《續漢書·輿服志》記載,古代四馬駕車時,中間兩匹為“服馬”,外側兩匹為“騑馬”。
  2. 服:即“服馬”,指駕車時位于中間的兩匹馬,負責承擔主要拉力。

組合含義: “騑服”合稱時,泛指整套車駕的馬匹。例如王勃《滕王閣序》中“俨骖騑于上路”,即描寫整齊排列的馬車馬隊。

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車馬制度,可參考《說文解字》《左傳》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雞夢保章兵痞楚濑泚筆焍黃分風烽砦覆盎撫幾羔裘貫酣固姑過渡過防古事涵畜禾場河工弘休吼咤豢池黃陵曲毀損交保激亢酒榜鞫正款矻狼嗥鬼叫陵門犂舌利塗留洋銮駕隊子滿員蒙皮門闾木撲頭盤整蓬戶甕牖淺屑耆利慶忭青海湖騎師融融怡怡容頭過身蹂抑聖鼓仕版是搭兒時徇是則謄搨天戮土谷祠外衣五星享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