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盜的開端。《三略·上略》:“内貪外廉,詐譽取名,竊公為恩,令上下昏,飾躬正顔,以獲高官,是謂盜端。”
盜端
指偷盜行為的開端或萌芽狀态,亦指盜竊事件的起始環節。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文獻考據中仍有重要價值。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指盜竊意圖或行為的發端,強調事件起始的隱蔽性與潛在危害性。
例證:
《後漢書·郭躬傳》載:“盜端初起,未入於物。”(盜竊行為初現端倪,尚未實際竊取財物)
在司法語境中,指引發盜竊行為的直接誘因或關鍵節點。
例證:
清代律例注疏《讀律佩觽》雲:“盜端者,謂盜之所由始。”(“盜端”即盜竊行為的起源)
該詞多見于古代律法文獻及史書,側重對犯罪源頭的追溯。隨着語言發展,現代漢語更常用“盜竊苗頭”“作案起因”等替代表述。
權威參考來源:
“盜端”一詞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古代兵書《三略》中的原意
出自《三略·上略》的經典表述:“内貪外廉,詐譽取名,竊公為恩,令上下昏,飾躬正顔,以獲高官,是謂盜端。”
此處的“盜端”指為盜的開端,即表面僞裝廉潔正直,實則心懷貪欲,通過欺騙手段謀取高位,最終導緻腐敗行為的開端。
二、現代引申的成語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歸納為成語,含義擴展為“不擇手段竊取他人機會或權益”,強調通過不正當方式奪取本屬于他人的利益。
辨析:
挨牌案劍奔走之友表草表號碧墀避蓋閉門羹不造漕計察吏秤象雠冤創興傳聞異辭搐風帶同方戶繁橆糞筐肱被罣戀光贊歸耕煥映花茸化轉會稽火筴教導隊交開解绂磕巴跨虎枯梗令疵林濠柳市邁異甯武噗噜噜秦人策侵噬曲屈事功之學失饪手字熟谙水飾瑣碌髿鬖讨教天誅調頻同甘危辱微詳五代十國無名氏吸墨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