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践迹的意思、践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践迹的解释

亦作“ 践跡 ”。1.踩着前人的足迹。犹蹈袭,因袭。《论语·先进》:“ 子张 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明 李贽 《<世纪列传总目>后论》:“儒臣虽名为学而实不知学,往往学步失故,践迹而不能造其域,卒为名臣所嗤笑。” 明 袁宏道 《钦叔阳秀才》:“善人不践跡,彼却步步学 尧 舜 ,有恒踽踽凉凉,彼却与物无忤。”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践迹》:“服 尧 之服,诵 尧 之言,行 尧 之行,所谓践迹也。” 王闿运 《江陵书院记》:“《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远慕古圣,未若践迹循涂之易为功也。”

(2).实践,实行。 晋 郗超 《答傅郎》诗:“奇趣感心,虚飇流芳。始自践跡,遂登慧场。”

(3).行迹;行为。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慵夫因人而寄声曰:‘子之病果革矣。已寔行行,谓人之亢;悯我将颠,而子则先。是何其言之近似而践跡之乖歟!’”


见“ 践迹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践迹”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核心义项:

1.因袭前人(传统含义)

指踩着前人的足迹行事,带有继承或模仿的意味。

2.实践、实行(动词用法)

指将理念付诸实际行动。

3.行迹、行为(名词用法)

指具体的行动轨迹或事迹。

其他解释补充

“践迹”的释义需结合语境:

  1. 历史文本中多指因袭或实践;
  2. 现代引申可强调行动力;
  3. 部分词典扩展为继承发展,需谨慎区分。

如需更完整考据,可参考《论语》原文或汉典等权威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践迹

践迹(jiàn jì)一词是指踩踏留下的痕迹或印记。它由“足”和“迹”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足”表示脚,而“迹”表示留下的痕迹。根据笔画顺序,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足(足部7画)和迹(迹部11画)。

来源和繁体

“践迹”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二年》:“臣既践迹于今上,敢不以趋。”现代汉语中,“践迹”的字形并没有繁体字,和简体字形式完全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汉字部分的构造和现代汉字略有不同。在古代书法中,足字的部分采用象形手法,形状更加质朴。而迹字的部分也略有变化,像是由足和心两个部首组成。

例句

1. 昨天下过雨,地面上留下了许多践迹。

2. 我沿着小径走过,每一步都留下了清晰的践迹。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践踏、轻功、踪迹、足迹。

近义词:脚印、足迹。

反义词:清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