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鼎足而三的意思、鼎足而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鼎足而三的解釋

謂像鼎足一樣,三方面并立。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内則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朱6*《祝高樹勳将軍起義一周年》:“我相信 高樹勳 運動今後必然會得到更大的發展,必然會與解放區軍民的抵抗, 蔣 管區人民的民主運動鼎足而三。” 郭沫若 《十批判書·莊子的批判》:“他雖然是道家的中心人物,而且是使道家真正成為了一個家派與儒、墨鼎足而三的一個人,他的師承淵源卻不甚明白。”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鼎足而三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鼎足而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釋義: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牽制或勢均力敵的局面。字面意思指像鼎的三條腿一樣,三者并立支撐,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穩固的态勢。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淮陰侯列傳》。在楚漢相争時期,謀士蒯通曾勸說韓信脫離劉邦自立,形成與劉邦、項羽三足鼎立的局面:“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 這裡的“鼎足而居”即指三方勢力均衡對峙的狀态。

用法解析:

  1. 結構特征:強調三者并立,彼此獨立又相互制衡。
  2. 應用場景:多用于描述政治、軍事、商業等領域中三方勢力均衡競争或合作的态勢(如:“三大科技巨頭鼎足而三,主導市場格局”)。
  3. 語義側重:突出平衡性、穩定性與競争性并存的關系。

權威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釋義與用法)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86. (典故出處與曆史語義)
  3. [西漢]司馬遷.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 (原始文獻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鼎足而三”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三方勢力或事物形成并立、均衡的局勢,如同鼎的三足相互支撐。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釋義與用法

  1. 基本含義
    比喻三方對立的局勢,或泛指三個重要方面或人物形成并列關系,強調彼此獨立且勢均力敵。

  2. 語法與結構
    屬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謂語或定語,如“三者鼎足而三”。近義詞包括“鼎足而立”“三足鼎立”等。


二、出處與典故

  1. 曆史淵源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韓信建議劉邦“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奠定了“鼎足”的意象。
    清代和邦額《夜譚隨錄·崔秀才》首次明确使用“鼎足而三”一詞,描述家庭成員的構成:“内則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2. 文學引用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以“鼎足而三”形容道家與儒、墨兩派的并立;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中借其表達對家庭關系的感慨。


三、應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該成語強調“三方均衡”,若用于超過三個對象則不適用。其英文翻譯為“(of three rival powers) stand like the legs of a tripod cauldron”。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史記》及清代文學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安履熬姜呷醋百不一遇邊憂兵陣逼遣薄田不辍不輕然諾測量學成都賣蔔徹查沖牙翠裾道弟稱兄吊杆滴水難消對立頓塌關西出将,關東出相酣豔黃隴唬答火眼叫駡舊景潑皮卷甲倍道樂禍幸災累勞廉靜連明厘奸令甲利災樂禍茂宰貊謡砮石疲懶辟睨鉛汞啟蕃羣願狨鞯柔情似水入超申狀攝政王水玉死胡同素飈酥乳汪浪完銳玩幽五漏閑咷氣臔臔校獵小妖精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