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鼎的意思、崇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鼎的解釋

鼎名。古代寶器。一說為 周 時 崇國 之鼎;一說為 春秋 時 魯國 之鼎,即讒鼎。《禮記·明堂位》:“崇鼎、貫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 鄭玄 注:“ 崇 、 貫 、 封父 皆國名。 文王 伐 崇 。古者伐國,遷其重器。”《左傳·昭公三年》《讒鼎之銘》曰:‘昧旦丕顯,後世猶怠’” 唐 孔穎達 疏:“ 服虔 雲:‘讒鼎,疾讒之鼎,《明堂位》所雲崇鼎是也。’一雲, 讒 ,地名。 禹 鑄九鼎於 甘讒 之地,故曰讒鼎。二者并無案據,其名不可審知。”按,《左傳》 楊伯峻 注:“讒鼎本是 魯 有,《韓非子·説林上》謂 齊 伐 魯 ,索讒鼎雲雲,《呂氏春秋·審己篇》《新序·節士篇》皆作岑鼎,不知是此鼎否。” 宋 陳造 《贈錢郎中》詩:“彼此計乘除,得甕喪崇鼎。”參閱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左氏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崇”與“鼎”二字的本義及引申義綜合理解:

  1. 字義解析

    • 崇(chóng):本義指高大、巍峨的山丘(《說文解字》:“崇,嵬高也。”),引申為崇高、尊崇、推崇、尊敬之意。如“崇山峻嶺”形容山的高大,“崇拜”表示尊敬欽佩。
    • 鼎(dǐng):本義為古代烹煮食物的大型三足兩耳青銅器(《說文解字》:“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因其為宗廟祭祀重器,象征政權、王位、顯赫地位(如“問鼎中原”),并引申為顯赫、盛大、重要(如“鼎盛時期”)以及誠信、權威(如“一言九鼎”)等義。
  2. 複合詞“崇鼎”的含義

    “崇鼎”結合了“崇”的“高大、尊貴”與“鼎”的“重器、顯赫”之義,其核心含義指:

    極其尊貴、顯赫的鼎器;象征至高無上地位與權威的重器。

    它特指那些在禮制中等級最高、體量巨大、鑄造精美、用于最隆重祭祀或象征最高權力的鼎。在古代語境中,“崇鼎”不僅是珍貴的實物,更是王權、天命和國家尊嚴的集中體現(參考《周禮·考工記》對鼎制的記載)。

  3. 文化象征與引申

    在曆史文化中,“崇鼎”超越了其作為容器的實用功能:

    • 政權象征:如傳說中大禹所鑄的“九鼎”被視為國家政權的象征,擁有九鼎即擁有天下(《左傳·宣公三年》載楚王問鼎故事)。
    • 禮制核心:在宗法制度下,鼎的形制、數量和使用有嚴格等級規定,“崇鼎”代表着禮制的最高層級(參考《儀禮》中關于鼎簋使用的規範)。
    • 尊貴與祥瑞:因其材質貴重、鑄造不易且意義重大,“崇鼎”也被視為祥瑞之物和尊貴地位的代名詞(見《史記·封禅書》對寶鼎出世的記載)。
  4.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崇鼎”一詞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考古、文化研究或文學作品中,用于指代古代那些具有重大曆史意義和文化價值的著名鼎器(如司母戊鼎/後母戊鼎),或用于比喻極其尊貴、重要的事物(參考《漢語大詞典》對“崇鼎”的釋義)。

參考資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崇鼎”是古代青銅器中的一種禮器,其具體含義和來源在曆史文獻中存在不同解釋,以下為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說明:

  1. 基本詞義
    “崇鼎”特指古代的一種寶鼎,其名稱來源有兩種主流說法:

    • 一說為周代崇國的鼎器,周文王曾讨伐崇國後将其重器遷走()。
    • 另一說為春秋時期魯國的讒鼎,因《左傳》記載“讒鼎之銘”而得名()。
  2. 曆史文獻記載

    • 《禮記·明堂位》提到“崇鼎”與貫鼎、大璜等并列,屬于天子祭祀或禮儀中使用的器物,鄭玄注疏認為“崇”為國名()。
    • 《左傳·昭公三年》中,唐代孔穎達在疏文中将“讒鼎”與“崇鼎”關聯,但未明确二者是否為同一器物()。
  3. 文化象征意義
    鼎在古代是權力與地位的象征,崇鼎作為天子之器,可能用于重大典禮或體現政治權威。其鑄造與遷徙也反映了古代“伐國遷器”的傳統()。

提示:關于兩種來源的争議,目前尚無考古實物佐證,學界多通過文獻互證分析。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左傳》《禮記》原文及漢代鄭玄、唐代孔穎達的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八乘扳翻報應不爽筆畫查字法閉門謝客薄田怖慄慚感蠶山承侍出迓麤誦登栖等頭嘀哒東抹西塗笃老仿造輔翼趺座高弦寒苦橫憂紅紅候卒糊口度日捷口驚坐金鵲鏡舊文積行郡閤枯首蘭舟立馬追駒龍去鼎湖龍頭客縷析騎鬭輕嫷犬馬戀瞿麥曲狹然犀角人迹溞溞森拱生氣生态危機時乖時咎屬辭比事樹教樹枝司令員宿寓天頭題扇枉滞慰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