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決水的意思、決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決水的解釋

(1).謂河堤決口。《管子·度地》:“樹以荊棘以固其地,襍以柏楊以備決水。”

(2).謂掘堤或開閘放水。《戰國策·趙策一》:“日夜期殺守堤之吏,而決水灌 智伯 軍。”《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赤眉 今在 河東 ,但決水灌之,百萬之衆,可使為魚。”《唐律疏議·斷獄·拷囚限滿不首》:“若被人決水入家,放火燒宅之類,家人及親屬言告者,亦不反拷告人。”

(3).水名。源出 河南省 商城縣 之 牛山 ,名 牛山河 。東北流經 固始縣 東南,名 史河 。又東至 安徽省 霍丘縣 界入 淮 。《漢書·地理志上》:“ 決水 北至 蓼 入 淮 。”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決水》:“ 決水 出 廬江 雩婁縣 南 大别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決水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合成詞,其核心概念均與水勢的劇烈變動相關。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解釋:

一、基礎釋義 指人為開閘洩洪或破壞堤壩的行為。《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掘堤或開閘放水"的動作,常見于水利工程領域,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記載的"大決所犯,傷人必多"即描述決水可能造成的災害。現代法律術語中的"決水罪"即源于此義項。

二、自然現象釋義 特指洪水沖破堤岸的自然災害,《史記·河渠書》中"瓠子決兮将柰何"即描述黃河決口的史實。該用法在《水經注》等古籍中常與"潰決""決溢"等詞并用,強調水勢不可控的狀态。

三、構詞特征解析 "決"字從水從夬,甲骨文字形作雙手扒開堤壩之狀,本義即為疏通水流,《說文解字》釋為"行流也",強調人為幹預水流的動作。這種形義關聯使"決水"成為兼具工程行為與災害描述的雙重概念。

網絡擴展解釋

“決水”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河堤決口或人為放水
    指自然或人為導緻的水流沖破堤岸,如《管子·度地》提到“樹以荊棘以固其地,雜以柏楊以備決水”。曆史上常用于戰争策略,如《戰國策》記載通過決水淹沒敵軍。

  2. 水名(地理概念)
    指發源于河南省商城縣牛山的河流,東北流經固始縣稱史河,最終注入淮河。《漢書·地理志》及《水經注》均有記載。

二、法律術語
現代法律中,“決水罪”指故意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屬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如《刑法》第114條規定的處罰條款。

三、其他引申解釋
部分資料提到“決水”作為成語,比喻堅定決心(如“勇往直前”),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法律文獻,可能為現代引申義。

該詞需結合上下文區分自然現象、地理名稱或法律行為,避免混淆。若需進一步了解某類含義,可參考對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揆杯筯閉目塞耳賓雀財稅草棉測劃車幫乘淩遲頓儲廥錯動箪瓢士憚惕遞互抵足談心鄂渚發石匪妓狗才綸巾羽扇關支歸勘含韫鴻郄陂家叔寂泊機動車精手庫緞魁礨潦車裡鄽買子漫汗沒理會渺無人迹鉛膏傾懷禽殄欺三瞞四七碗鬈首熱辣三行飾帨誓章霜蓋水提綀衣台下讨價騰文玩弄悟門險麗銜羽夏畦瑕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