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崇德報功的意思、崇德報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崇德報功的解釋

封拜賞賜有德有功的人。《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 孔 傳:“有德尊以爵,有功報以祿。” 唐 楊炯 《唐恒州刺史王公神道碑》:“考於 周 典,崇德報功;稽於《春秋》,策勳舍爵。” 清 唐甄 《潛書·善任》:“古者列爵惟五,所以崇德報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崇德報功”是漢語中的經典成語,出自《尚書·武成》,原指“崇敬有德之士,酬報有功之人”,後引申為推崇高尚品德并表彰功績的社會價值導向。該詞由兩組動賓結構組成:

一、字詞解析

  1. 崇德:“崇”為形聲字,《說文解字》釋作“嵬高也”(段玉裁注),含尊崇、推重之意;“德”在甲骨文中從“彳”從“直”,本義為正直品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2. 報功:“報”從“幸”從“卩”,《周禮》鄭玄注“猶白也”,指回應、酬謝;“功”金文象手持工具勞作,後衍生功業、成就之義(王力《古代漢語》。

二、曆史語義流變 先秦典籍中多用于治國理念,如《禮記·王制》載“崇德報功,示民有常”。宋代理學家朱熹在《四書章句集注》中強調其“彰善瘅惡”的教化功能。清代《康熙字典》将其列為“人倫大端”,突顯傳統文化對德業并舉的推崇。

三、現代應用範疇 當代語境中,該詞常出現于表彰模範人物、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場合。例如《人民日報》社論曾以“崇德報功樹新風”呼籲精神文明建設,教育部語文教材亦收錄相關典故作為德育素材。

網絡擴展解釋

“崇德報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尊崇有德行的人,酬報有功勞的人,常用于強調社會對道德和功績的重視。以下是詳細解釋:


釋義與出處

  1. 基本含義
    “崇”指尊崇、推崇,“德”為德行,“報”即酬謝,“功”指功勞。整體意為通過封賞或褒獎,表達對有德者和有功者的認可。

  2. 經典出處
    出自《尚書·武成》:“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意為以誠信和道義為根基,尊崇德行、回報功績,便能無為而治。


結構與用法


例句與延伸


近義詞與相關概念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崇德報功”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與功績的雙重追求,既有曆史深度,也有現實意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鏊盤報聘孛籃博敏布鼓雷門愁腸寸斷當禦地厭頓虧多藝多才肥頭大面風鑾佛頂珠祓社鈇質龔召慣會過拍桓靈呼服回籠嘉平廑身禁子涓注駿逸開進寬打周遭匮止黎歌緑塵賣困沒把鼻沒精沒彩那樣鳥帑破鼓亂人捶起場乞奪清優凄微肉鼓吹乳白色塞尚掃難上利上人兒燒磚輸粟死不旋踵沓雜天馬行空天上人間填鴨式灌輸晚吹晚霁沃漏纖埃像鬥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