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江南曲的意思、江南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江南曲的解釋

樂府《相和曲》名。也稱《江南可采蓮》。古辭寫 江 南采蓮時的景色,純用白描。參閱 唐 吳兢 《樂府古題要解》卷上、 宋 郭茂倩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江南》。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江南曲”是樂府舊題,屬《清商曲辭》中的“相和歌辭”。它起源于江南地區的民歌,後經文人拟作,成為古典詩歌中的重要題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本義與溯源

“江南曲”最初指流行于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民間歌謠,内容多描寫江南水鄉風光與男女情思。郭茂倩《樂府詩集》将其歸為“相和曲辭”,并收錄《江南可采蓮》等古辭。南朝時期,該曲調被宮廷樂府吸收,逐漸發展為以閨怨、思鄉為主題的文人創作體裁。

二、内容主題特點

  1. 地域特色

    常以“采蓮”“白蘋洲”“畫舸”等意象展現江南水鄉場景,如劉采春《江南曲》中“閑向江頭采白蘋”。

  2. 情感表達

    多抒寫女子對遠行丈夫的思念,如李益名句“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全唐詩》卷283)。

  3. 語言風格

    繼承樂府民歌的清新婉轉,善用諧音雙關(如“蓮”諧“憐”),體現“婉而多諷”的特質(王堯衢《古唐詩合解》評注)。

三、文學流變

唐代是“江南曲”創作高峰,李益、于鹄等詩人借古題寫時事,将個人仕途感慨融入閨怨題材。宋代以後逐漸演變為詞牌《江南好》《望江南》等,但樂府舊題仍被明清詩人沿用,如清人厲鹗《江南曲》以“芙蓉湖上夕陽低”寄托興亡之歎。

四、文化意義

該題承載了江南地域的文化記憶,其“采蓮”母題成為繪畫、戲曲的常見素材。現代學者指出,“江南曲”的演變反映了民間文學與文人創作的互動關系(參見《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參考來源

  1. 郭茂倩《樂府詩集·相和歌辭》
  2. 劉采春《啰唝曲》(載《全唐詩》卷802)
  3. 李益《江南曲》(載《全唐詩》卷283)
  4.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卷三評注
  5. 厲鹗《樊榭山房集·江南曲》
  6.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第五章

網絡擴展解釋

“江南曲”這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文學體裁及文化背景綜合理解:

一、樂府詩題來源 作為樂府舊題,“江南曲”源于漢代《相和歌辭·相和曲》,又名《江南可采蓮》。其古辭以白描手法描繪江南采蓮場景,展現水鄉勞動與自然風光,如“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經典意象(參考、)。

二、唐代詩人李益的拟樂府詩作 唐代李益沿用此題創作閨怨詩,成為經典名篇:

三、文化意象延伸 該詞後來衍生為江南地域文化的象征:

四、語義辨析需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某首具體詩作或文化意象的細節,可參考上述來源中的注釋與賞析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

桉樹八瓣子畚锸本語璧羔逋寇呈控誠力塵霾晨鐘暮鼓赤風雠人醇壹聰惠從母當須單居短毀多麼惡塵無染而立之年鄂垣芳流高任宮舍寡情顧思固态漢高祖捍拒和適佳話計量精驢禽獸精銅課易醪酒履道裡馬到功成棉袍子末班車嬭牙南美洲排險瞥爾撲鼻杞萌熱飯熱淚歲聿其莫蔌蔌素葉台顔桃符完牢聞風響應吳二娘曲無易縣學生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