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堅固。《後漢書·馬援傳》:“ 破羌 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魏書·源懷傳》:“譬如為屋,但外望高顯,楹棟平正,基壁完牢,風雨不入,足矣。”
(2).穩妥牢靠。《資治通鑒·晉武帝鹹甯五年》:“今事為之制,務從完牢,若或有成,則開太平之基,不成不過費損日月之間,何惜而不一試之!”
“完牢”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多層次的解釋和用法:
發音:wán láo
核心意義:形容事物完全牢固、堅不可摧,既指物理層面的堅固,也引申為抽象層面的穩妥可靠。
物理層面的堅固
多用于描述建築物、城池等實體結構的穩固性。例如:
抽象層面的穩妥可靠
可形容計劃、策略或人的信念。例如:
據傳,明代鄭成功在台灣抗清時修築的“牢堡”極為堅固,後被稱為“完牢”,逐漸演變為形容穩固事物的代稱。
通過以上分析可見,“完牢”兼具具象與抽象的雙重含義,且具有曆史文獻和現代用法的雙重支撐。
完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完和牢。完作為部首,代表着完整、完善,而牢則代表着穩固、牢固。完牢整合了兩個不同的含義,表達了某物或某種狀态穩固、牢固以及完整、完善的意思。
完牢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可以追溯至《史記·滑稽列傳》。在繁體字中,完牢的寫法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
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在《康熙字典》中完牢的字形和現代用法非常相似。
以下是一個例句來展示完牢的用法:
這種建築結構設計得很完牢,抵抗地震的能力很強。
組詞:完善、完美、牢靠、牢固
近義詞:穩固、堅實、結實、牢不可破
反義詞:脆弱、不牢、不完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