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江南曲的意思、江南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江南曲的解释

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江南曲”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相和歌辞”。它起源于江南地区的民歌,后经文人拟作,成为古典诗歌中的重要题材。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本义与溯源

“江南曲”最初指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民间歌谣,内容多描写江南水乡风光与男女情思。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其归为“相和曲辞”,并收录《江南可采莲》等古辞。南朝时期,该曲调被宫廷乐府吸收,逐渐发展为以闺怨、思乡为主题的文人创作体裁。

二、内容主题特点

  1. 地域特色

    常以“采莲”“白蘋洲”“画舸”等意象展现江南水乡场景,如刘采春《江南曲》中“闲向江头采白蘋”。

  2. 情感表达

    多抒写女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如李益名句“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全唐诗》卷283)。

  3. 语言风格

    继承乐府民歌的清新婉转,善用谐音双关(如“莲”谐“怜”),体现“婉而多讽”的特质(王尧衢《古唐诗合解》评注)。

三、文学流变

唐代是“江南曲”创作高峰,李益、于鹄等诗人借古题写时事,将个人仕途感慨融入闺怨题材。宋代以后逐渐演变为词牌《江南好》《望江南》等,但乐府旧题仍被明清诗人沿用,如清人厉鹗《江南曲》以“芙蓉湖上夕阳低”寄托兴亡之叹。

四、文化意义

该题承载了江南地域的文化记忆,其“采莲”母题成为绘画、戏曲的常见素材。现代学者指出,“江南曲”的演变反映了民间文学与文人创作的互动关系(参见《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参考来源

  1. 郭茂倩《乐府诗集·相和歌辞》
  2. 刘采春《啰唝曲》(载《全唐诗》卷802)
  3. 李益《江南曲》(载《全唐诗》卷283)
  4.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评注
  5. 厉鹗《樊榭山房集·江南曲》
  6.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五章

网络扩展解释

“江南曲”这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文学体裁及文化背景综合理解:

一、乐府诗题来源 作为乐府旧题,“江南曲”源于汉代《相和歌辞·相和曲》,又名《江南可采莲》。其古辞以白描手法描绘江南采莲场景,展现水乡劳动与自然风光,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的经典意象(参考、)。

二、唐代诗人李益的拟乐府诗作 唐代李益沿用此题创作闺怨诗,成为经典名篇:

三、文化意象延伸 该词后来衍生为江南地域文化的象征:

四、语义辨析需注意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首具体诗作或文化意象的细节,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注释与赏析部分。

别人正在浏览...

襃谈被垒奔崩簿状丛致盗渠打油歌电子读物吊死问生地灵人杰杜葵椟栌封检符劾歌骊歌摺冠辞瑰迈榖皮纸幻术匠黎江妾监搜揭载进名酒虎诗龙吉祥天母居势跼天促地屦校孔穴匡相剌阘良谋良玉了解率就闷绝棉花庄内记室牛铎披缁倾寤啓彊人工湖緛戾入选骚体哨位圣胎守丧水中捉月戍将糖人檀美统治沱若五行八作乌青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