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二娘曲的意思、吳二娘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二娘曲的解釋

古歌曲名。為名妓 吳二娘 作,故稱。 唐 白居易 《寄殷協律》詩“ 吳娘 暮雨蕭蕭曲”自注:“ 江 南《吳二娘曲》詞雲:‘暮雨蕭蕭郎不歸。’”參見“ 吳二娘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吳二娘曲是唐宋時期流傳的江南曲調名,其名稱源于唐代歌伎吳二娘。據《白居易集校注》記載,白居易在《寄殷協律》詩中寫道"吳娘暮雨潇潇曲,自别江南更不聞",自注雲"江南吳二娘曲詞雲'暮雨潇潇郎不歸'",該曲以江南煙雨為意境,表達女子對情郎的思念之情。

從詞語構成分析,"吳"指代江南地域,"二娘"為唐代對女性藝人的常見稱謂,"曲"即樂曲體裁。該曲調具有典型的吳地音樂特征,常用"潇潇""暮雨"等意象營造空寂惆怅的氛圍,與《竹枝詞》同屬文人采風改編的樂府詩類型。

宋代《能改齋漫錄》提及此曲時,稱其"語雖俚俗,乃有深意",反映了唐代市民文化對文人創作的影響。明代《唐音癸籤》将其列入"唐人歌曲遺響",可見該曲調在音樂史上的傳承價值。現代學者任半塘在《唐聲詩》中考證,吳二娘曲可能源自南朝清商舊樂,經民間藝人加工後形成新調。

網絡擴展解釋

“吳二娘曲”是古代一首歌曲的名稱,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幾點綜合說明:

  1. 詞源與創作者
    該曲由唐代名妓吳二娘創作,故得名。白居易在《寄殷協律》詩中提到“吳娘暮雨蕭蕭曲”,并在自注中明确引用歌詞:“江南《吳二娘曲》詞雲:‘暮雨蕭蕭郎不歸’”()。這成為該詞來源的重要文獻依據。

  2. 文學與曆史背景
    作為唐代江南地區的流行曲調,它反映了當時樂妓文化對詩詞創作的影響。吳二娘的身份表明,此曲可能兼具情感表達與市井文藝特色()。

  3. 常見誤解澄清
    需注意與《水浒傳》中“吳月娘”無關(),的描述可能存在混淆。綜合高權威性來源可知,“吳二娘曲”特指歌曲而非人物性格比喻。

該詞專指吳二娘創作的歌曲,以“暮雨蕭蕭”的意境聞名,是研究唐代音樂與詩歌關聯的重要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白無常陂量辨敏碧瑩瑩不異操絃垂淚打逗待須蕩寇志凋亡雕俎東蒙膚廓擱淺格子鬼師害馬蕙房賤更江口僭竊矜獨旌祀精選金素九光寬爽櫑鞞缭垣橹楯率亮慮思旄羽木舶男服鬧刺兒内署年成颞骨逆違鞶裂起銮奇缺悛容卻老霜榮膺鹗薦汝曹三兆市舶務泗水潛夫絲弦通同一氣托法往日王許衛道士委禽遐爾系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