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sail the nostrils] 氣味沖鼻而來
魚香撲鼻
氣味沖鼻。《五燈會元·龍門遠禅師法嗣·道場明辯禅師》:“不是一番寒徹骨,争得梅花樸鼻香。”《醒世恒言·錢秀才錯占鳳凰俦》:“一皮箱衣服……時常用龍涎慶真餅燻得撲鼻之香。”《花月痕》第九回:“直幾上供一個磁瓶,插數枝水栀花,芬香撲鼻。”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四:“ 老王 走出沒有一會工夫,就送來一杯清香撲鼻的綠茶。”
“撲鼻”是一個形容詞,用來描述氣味濃烈、直接刺激到人的嗅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由“撲”(迎面沖來)和“鼻”(嗅覺器官)組成,字面指氣味沖入鼻腔,引申為氣味濃烈到讓人無法忽視的狀态。既可用于令人愉悅的香味(如花香、茶香),也可用于刺鼻的異味(如煙熏味)。
自然氣味
人工氣味
如“龍涎香餅熏得撲鼻之香”,或現代語境中的“咖啡香氣撲鼻”。
該詞本身不含褒貶,具體情感需通過上下文判斷。例如“魚香撲鼻”強調香味誘人,而“焦糊味撲鼻”則表達不適感。
如果需要更多例句或詞源考據,可參考、4、7中的古籍和現代文學引用。
撲鼻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氣味濃烈,令人感到強烈刺激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撲(部首:扌,筆畫:6) + 鼻(部首:自,筆畫:7)
來源:《延禧攻略》是一部流行的古裝劇,劇中有一場花海下的浪漫場景,女主角被花香包圍,感覺立刻撲鼻而來。而這一情景引發了"撲鼻"這個詞的熱議,逐漸在網絡中流傳開來。
繁體字:撲鼻
古時候漢字寫法:撲鼻
例句:春天的花香撲鼻而來,令人陶醉。
組詞:撲火、撲滅、撲克
近義詞:芬芳、馥郁
反義詞:消散、淡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