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 劉向 《列女傳·周宣姜後》:“ 周宣 姜後 者, 齊侯 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 宣王 常早卧晏起,後夫人不出房, 姜後 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敢請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寔自有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 姜後 ,而勤于政事。”後用為後妃輔主以禮的典實。 漢 崔琦 《外戚箴》:“ 宣王 晏起, 姜後 脫簪。”
“姜後脫簪”是一個曆史典故,源自《列女傳·周宣姜後》,主要講述周宣王的王後姜氏以自省勸谏君王勤政的故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部分網絡解釋(如“成功後松懈”)與傳統典故含義不符,建議以《列女傳》及權威文獻記載為準。
《姜後脫簪》是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一個人才能夠真正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通常用于形容某個人在適當時機下勇敢表現自己。
《姜後脫簪》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女”。它的總筆畫數為12。
《姜後脫簪》這個成語出自中國古代一位叫做姜無忌的人物。姜無忌是春秋時期的人物,他是一個住在晉國的賢婦人。故事說,有一次他丈夫被俘虜,而他用着華麗的首飾,因此一直逃避被人看見,後來他的丈夫逃脫,姜無忌才從某個地方脫下頭飾,表達他對丈夫的無私愛心。
《姜後脫簪》這個成語的繁體寫法是「薑後脫簪」。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姜後脫簪》這個成語的古漢字寫法是「薑後脫簪」。
他從小就展現出非凡的音樂天賦,而如今他參加了國際比賽,成功地在觀衆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華,真可謂是《姜後脫簪》。
例子中提到的國際比賽和才華展示,都可以和《姜後脫簪》組成相關的詞組,例如:國際比賽中的《姜後脫簪》、展示才華的《姜後脫簪》等。
《姜後脫簪》這個成語的近義詞有:“鬥志昂揚”、“鬥膽亮相”、“挺身而出”。
《姜後脫簪》這個成語的反義詞有:“一臉無辜”、“逃避責任”、“不敢表現”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