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肚皮的意思、肚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肚皮的解釋

[belly] 〈方〉∶指腹部

詳細解釋

(1).腹部;肚子。《敦煌變文集·不知名變文》:“兒覓富貴百千般,不道前生惡業牽,蓋得肚皮脊背露,腳根有襪指頭串。”《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隻見兩個力士,捉一個後生,去了巾帶,解開頭髮,縛在将軍柱上,面前一個銀盆,一把尖刀。霎時間把刀破開肚皮,取出心肝。”《水浒傳》第二一回:“﹝ 張順 ﹞自把兩條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過他肚皮,渰着臍下。” 曹禺 《日出》第三幕:“她們都在饑餓線上奮鬥着,與其他癟着肚皮的人們不同的地方是别的人可以愁眉苦臉地空着肚子,她們卻必須是笑着的。” 沙汀 《航線》:“一提到肚皮的事,各人都馬上感到腸胃的空虛了。”

(2).猶交情;默契。《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 朱溫 道: 黃巢 所恃者誰, 尚讓 、 葛從周 兩人。 尚讓 與小人有‘肚皮’,咱密地招之,令他先叛。”

(3).賄賂;贓物。見于 元 代從蒙文硬譯為漢文的公牍,如 元 廷廟議記錄、聖旨、令旨和省、台文件等。《元典章·刑部四·故殺》:“這 張千戶 姓 趙 的禁子根底與了三定鈔肚皮。”《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使出去底人每到外頭城子裡,官人每根底要肚皮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肚皮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肚皮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依據權威詞典解析如下:


一、基礎釋義:腹部表層

指人體腹部外部的皮膚與肌肉組織,即俗稱的“肚子”表面區域。

例證:《現代漢語詞典》明确标注“肚皮”即“腹部的皮膚”,常見于口語表達,如“輕拍肚皮”。


二、引申含義:腹部整體(口語化)

在日常生活語境中代指整個腹部,包含内部髒器,強調其生理功能或形态。

例證:

  1. 飽腹狀态——如“撐飽肚皮”形容飲食過量(《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123頁);
  2. 诙諧表達——俗語“笑破肚皮”比喻極度歡樂(《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三、方言用法:借代生存需求

部分地區方言以“肚皮”隱喻基本生存需求,尤指食物供給。

例證:四川諺語“填飽肚皮”直指解決溫飽問題(《中國方言文化圖典》語文出版社)。


語源考據

“肚”為形聲字,從“肉”(月旁)、“土”聲,本義即腹部;“皮”指表層組織。二字連用最早見于唐宋白話文獻,如《敦煌變文集》載“肚皮似火煎”,表饑餓之感。


“肚皮”一詞由生理部位的本義,逐步擴展至口語化的整體指代及生存隱喻,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意涵。

網絡擴展解釋

“肚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腹部或肚子,即人體軀幹中胸部以下的部位。該詞在方言中較常用,常見于口語表達。例如:“石榴笑破了肚皮”形容果實成熟後表皮裂開的狀态。

  2. 近義詞
    與“腹部”“肚子”同義,屬于特指身體部位的名詞,無直接反義詞。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交情或默契
    古代文獻中,“肚皮”可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例如《五代史平話》中“尚讓與小人有肚皮”,即指兩人有深厚的交情。

  2. 特殊曆史用法
    元代文獻中,“肚皮”曾隱晦地代指賄賂或贓物,如《元典章》記載官員收受“肚皮”(財物)。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且非現代通用。


三、應用場景

  1. 文學與口語

    • 古典文學:敦煌變文《不知名變文》用“肚皮脊背露”描繪貧困潦倒的形象。
    • 現代用法:常見于“肚皮舞”“填飽肚皮”等表達,兼具描述性與趣味性。
  2. 文化現象
    肚皮舞(一種中東傳統舞蹈)的流行使該詞在藝術領域廣為人知,例如土耳其舞蹈史詩《安納托利亞之火》曾引發國内學習熱潮。


四、總結

“肚皮”以生理部位為基本義,兼具曆史隱喻和現代文化内涵。其方言特色和文學表現力使其在漢語中生動靈活。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可參考《敦煌變文集》《元典章》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砭石餅子桃唱工赤手弛墜丑氣棰笞辭解慈禧太後擔保大祥陡頓豐絜廣播電台骨竅好過黑埴禾絹鴻姿後凋荒榛活鱗貨輪夾脊梁郊鄙金石為開鈞適口直力田留遺貓噬鹦鹉冥迹木墩噴灑披草平事憑照三湯五割設計慎竈失責衰黃爽垲速決素疹套繩貼力團結望梅閣老宛首烏煙閑疊閑飯想不開現狀宵遁曉惠小夥子小宰心腹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