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肚皮的意思、肚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肚皮的解釋

[belly] 〈方〉∶指腹部

詳細解釋

(1).腹部;肚子。《敦煌變文集·不知名變文》:“兒覓富貴百千般,不道前生惡業牽,蓋得肚皮脊背露,腳根有襪指頭串。”《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隻見兩個力士,捉一個後生,去了巾帶,解開頭髮,縛在将軍柱上,面前一個銀盆,一把尖刀。霎時間把刀破開肚皮,取出心肝。”《水浒傳》第二一回:“﹝ 張順 ﹞自把兩條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過他肚皮,渰着臍下。” 曹禺 《日出》第三幕:“她們都在饑餓線上奮鬥着,與其他癟着肚皮的人們不同的地方是别的人可以愁眉苦臉地空着肚子,她們卻必須是笑着的。” 沙汀 《航線》:“一提到肚皮的事,各人都馬上感到腸胃的空虛了。”

(2).猶交情;默契。《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 朱溫 道: 黃巢 所恃者誰, 尚讓 、 葛從周 兩人。 尚讓 與小人有‘肚皮’,咱密地招之,令他先叛。”

(3).賄賂;贓物。見于 元 代從蒙文硬譯為漢文的公牍,如 元 廷廟議記錄、聖旨、令旨和省、台文件等。《元典章·刑部四·故殺》:“這 張千戶 姓 趙 的禁子根底與了三定鈔肚皮。”《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使出去底人每到外頭城子裡,官人每根底要肚皮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肚皮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肚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指腹部或肚子,即人體軀幹中胸部以下的部位。該詞在方言中較常用,常見于口語表達。例如:“石榴笑破了肚皮”形容果實成熟後表皮裂開的狀态。

  2. 近義詞
    與“腹部”“肚子”同義,屬于特指身體部位的名詞,無直接反義詞。


二、引申含義

  1. 比喻交情或默契
    古代文獻中,“肚皮”可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例如《五代史平話》中“尚讓與小人有肚皮”,即指兩人有深厚的交情。

  2. 特殊曆史用法
    元代文獻中,“肚皮”曾隱晦地代指賄賂或贓物,如《元典章》記載官員收受“肚皮”(財物)。但這一用法較為罕見且非現代通用。


三、應用場景

  1. 文學與口語

    • 古典文學:敦煌變文《不知名變文》用“肚皮脊背露”描繪貧困潦倒的形象。
    • 現代用法:常見于“肚皮舞”“填飽肚皮”等表達,兼具描述性與趣味性。
  2. 文化現象
    肚皮舞(一種中東傳統舞蹈)的流行使該詞在藝術領域廣為人知,例如土耳其舞蹈史詩《安納托利亞之火》曾引發國内學習熱潮。


四、總結

“肚皮”以生理部位為基本義,兼具曆史隱喻和現代文化内涵。其方言特色和文學表現力使其在漢語中生動靈活。如需更全面的古籍例證,可參考《敦煌變文集》《元典章》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肚皮(dù pí)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來表示人體的腹部。根據字的結構,可以将它拆分為兩個部首:⺼和皮。其中,⺼表示肉,皮表示皮膚。根據筆畫的數量,可以将肚皮拆分為6個筆畫。 肚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在繁體字中,肚皮的寫法與簡體字類似,隻是字形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肚皮在古代的寫法為「腡」、「臚」或「髒」。這些字在古代的使用中都代表着腹部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關于肚皮的例句: 1. 我的肚皮飽飽的,吃得太多了! 2. 小寶寶的肚皮鼓鼓的,肯定是吃太多了。 3. 他被踢了一腳,疼得捂着肚皮大叫。 與肚皮相關的組詞包括:肚腩、肚臍、肚子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表示人體腹部的不同部位或特定器官。 與肚皮近義的詞有:腹部、腹肌、腹膜等。這些詞都可以用來表示人體腹部的不同方面。 與肚皮反義的詞有:背部、背脊、背腰等。這些詞可以用來表示人體後部或背面的部位。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有其他問題的話,我會很樂意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