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檢柅的意思、檢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檢柅的解釋

檢查制止。《新唐書·陸贽傳》:“ 贄 乃請以内外員三分之,每歲計闕集人,檢柅吏姦,天下便之。” 宋 魏了翁 《古今考·漢書一》:“蓋田制壞而鄉法廢,專以譏防征商,檢柅盜賊為事。”《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二年》:“臣典選事,但當謹守三尺,檢柅吏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檢柅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解析,主要表示約束、制止或限制的行為或作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本義與字源解析

    • 檢:本義指書函的标籤,引申為查核、約束、法度。《說文解字》:“檢,書署也。”段玉裁注:“書署,謂表署書函也。”引申為查驗、限制之意。
    • 柅:本義指刹車的木塊。《說文解字》:“柅,木也,實如梨。”但在古文中常假借為阻止、遏止之意,如《周易·姤卦》:“系于金柅。”王弼注:“柅者,制動之主。”故“柅”的核心含義是阻止、制動。
    • 檢柅:二字結合,構成同義複合詞,強調通過約束、限制以達到制止或控制的目的,核心含義是制止、約束、防範。
  2. 引申義與用法

    • 制止、遏止:指對某種行為、現象或趨勢進行阻止,使其不能發生或繼續。例如制止不當行為、遏止不良風氣。
    • 約束、限制:指設定界限或規則,使事物或行為在可控範圍内。例如約束權力、限制欲望。
    • 防範、戒備:含有預先采取措施加以限制,防止出現問題的意味。
  3. 古籍例證

    • 制止、遏止:
      •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高出魏晉,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漢氏矣。檢柅流宕,忘其所歸。” (這裡指約束、制止文風的流蕩放縱)。
      • 宋·蘇轼《謝監司薦舉啟》:“檢柅吏奸,惠康鳏寡。” (指制止官吏的奸邪行為)。
    • 約束、限制:
      • 宋·李綱《乞修軍政劄子》:“欲望聖慈特降睿旨,檢柅諸将,使不得私役戰士。” (指約束将領,限制其私役士兵的行為)。

“檢柅”是一個由“檢”(約束)和“柅”(阻止)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約束、限制來達到制止、遏止或防範的目的。它常用于古籍文獻中,描述對行為、權力、風氣等的管控和限制。

參考資料與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 / 漢典網 zdic.net):對“檢”、“柅”及“檢柅”的詞條釋義及古籍書證提供了權威解釋和例證。
  2. 《辭源》 (商務印書館):詳細考釋了“檢”與“柅”的字源、本義及引申義,為理解“檢柅”的複合含義提供了基礎。
  3.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收錄“檢柅”詞條,釋義精煉,并引用了如韓愈文等典型例句。
  4. 《康熙字典》 (線上版如 康熙字典網 kangxizidian.com):對“檢”和“柅”的形、音、義及古籍出處有詳細記載。
  5. 《王力古漢語字典》 (中華書局):對“檢”、“柅”的常用義項及構詞能力有清晰說明,有助于理解複合詞“檢柅”的形成。

網絡擴展解釋

“檢柅”是一個由“檢”和“柅”組成的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通過仔細檢查、核對來确保事物的真實性和準确性。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詞解析

    • 檢:意為檢查、核對,強調對事物細節的關注。
    • 柅:原指蒸汽機車上用于調整速度的部件,引申為“控制”或“調節”的象征。兩者結合後,比喻通過細緻核查來把控事物進展,類似機械部件對運行狀态的精準調控。
  2.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描述需要嚴謹态度的工作或行為,例如科研數據驗證、財務審計等場景。例句:“處理重要文件時需如檢柅般細緻,避免疏漏。”

  3. 注意事項

    • 該成語屬于較生僻的表達,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書面語境。
    • 需注意與形近詞(如“檢栝”)區分,後者在部分文獻中為“檢括”的異寫,含義指向約束言行或核查物品,但與“檢柅”無直接關聯。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用例,建議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語料庫。

别人正在浏覽...

安徽巴酒棒殺不學蒼秀稱為觸搏垂魚春司撺調大河等閑人家多助讀誦樊亂杆弓個人業主制企業供飨閨風故客鍋房還心豪叫耗磨诃咄橫亘僭異膠靴佳色诘論锴鐵開土窂浪辣酥酥嫠憂呂霍漫衍眉目如畫泥俑炮灰攓性七口八嘴青白眼秋祠迄至圈盤腿戎公神思蛇須箭史閣死屍送赆韬塵統天通幽洞靈頹頓烏程酒遐遁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