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贲的意思、襃贲的詳細解釋
襃贲的解釋
亦作“褒賁”。猶褒美。《宋書·良吏傳·徐豁》:“拯卹有方,濟厥饑饉,雖古之良守,蔑以尚焉。宜蒙褒賁,以旌清績。” 宋 司馬光 《酬胡侍講先生見寄》詩:“先生喜誘掖,貽詩極襃賁。” 宋 歐陽修 《再乞召陳烈劄子》:“褒賁所及,足以勸天下之為善者。”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贲的解釋 贲 (賁) ì 文飾,裝飾得很好:贲臨(貴賓盛裝來臨)。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襃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bāo bēn,是“褒贲”的異體寫法,意為褒揚、贊美,通常用于表彰德行或功績。以下為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襃:同“褒”,表示贊揚、嘉獎。
- 贲(bēn):本義為裝飾、文飾,引申為稱頌、顯揚。
組合後,“襃贲”強調通過言辭或行動對善行、功績進行公開表彰,常見于古代官方文書或文人作品中。
-
文獻用例
- 《宋書·良吏傳·徐豁》記載官員因政績清廉被“褒贲”,以激勵天下為善者。
- 宋代司馬光在詩中用“襃贲”表達對他人詩文的贊賞,歐陽修則以此詞強調表彰善舉的社會意義。
-
現代使用
該詞屬于生僻古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出現在研究古籍或曆史文獻的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宋書》、司馬光及歐陽修的相關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贲》是一個漢字詞組,意思是壯美豪放。它的部首是襾和貝,總共有17個筆畫。這個詞最初來源于中國古代的經典文學作品,形容英勇豪壯的氣質。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襃賁」。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襃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在篆書時期,它的形狀可能會有所變化,并添加一些額外的筆畫。然而,現代漢字寫法已經統一,所以我們通常使用「襃贲」這個寫法。
一些例句使用「襃贲」這個詞:
1. 他的舉止和神态充滿了襃贲之氣。
2. 這座城市建築的風格充滿了襃贲的藝術味道。
3. 他的演講激勵了人們内心深處的襃贲情感。
除了「襃贲」外,根據上下文,還可以使用一些近義詞,例如:雄壯、威猛、豪邁等,來表達相似的意思。反義詞可能是:柔和、溫文爾雅、優雅等,用于描述截然不同的氣質。
希望這些信息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