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祠的意思、監祠的詳細解釋
監祠的解釋
監察祭祀。 唐 柳宗元 《監祭使壁記》:“禮與敬皆足,而後祭之義行焉。《周禮》祭僕視祭祀有司百官之戒具,誅其不敬者。 漢 以侍禦史監祠。”
詞語分解
- 監的解釋 監 (監) ā 督察:監察。監控。監測。監護。監考。監聽。 牢,獄:監獄。監押。監禁。坐監。 監 (監)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監(宦官,阄人)。國子監。欽天監(掌管天文曆法的官府)。監生(在國子
- 祠的解釋 祠 í 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祠廟。宗祠。 古代指春祭(品物少,多文詞)。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監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監察祭祀活動,具體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指對祭祀儀式的監督與管理,确保禮儀規範和祭祀過程的嚴肅性。
- 字義分解:
- 監:取“監察、監督”之意(如《周禮》中的“祭僕視祭祀有司百官之戒具”)。
- 祠:指“祠堂”或“祭祀”,代指與祭祀相關的場所或活動。
二、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 漢代起源:漢代由“侍禦史”負責監祠,即監督祭祀禮儀的執行。
- 唐代延續:柳宗元在《監祭使壁記》中記載:“禮與敬皆足,而後祭之義行焉”,強調監祠對維護祭祀莊重性的作用。
- 《周禮》淵源:職能可追溯至《周禮》中“祭僕”一職,負責監督百官祭祀前的準備與行為規範。
三、文學中的引用
該詞曾出現在古代詩詞中,例如:
- 明代程嘉燧:“江水曹娥廟,湖山賀監祠”。
- 清代李邺嗣:“秋風賀監祠”,借“監祠”暗喻曆史人物與祭祀文化的關聯。
四、現代應用
“監祠”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主要用于研究古代禮制、官職或文獻考據領域。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監祭使壁記》等古籍或權威辭書(如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監祠(jiān cí)的意思
《監祠》是一個漢字詞語,主要表示監視墓地或陵墓的祠堂。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監和祠。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監祠》的部首為口和示,其中示為右邊的部分。它們的筆畫分别為:監(11畫)和祠(9畫)。
來源
《監祠》是一個古代漢字,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立春》這篇古文中。它源于古代中國人民對祖先的崇敬和祭祀活動。
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監祠》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監祠》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和含義沒有變化。
例句
1. 他們每年都會去監祠祭拜先祖。
2. 這個墓地的監祠非常莊重肅穆。
組詞
監視、監督、祠堂、祭祀、拆分、部首、筆畫
近義詞
祭祀堂、陵墓祠堂、宗祠
反義詞
荒廢墓地、短暫祭拜、忽視祖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