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役的意思、待役的詳細解釋
待役的解釋
猶備戰。《商君書·算地》:“故兵出糧給而財有餘,兵休民作而畜長足,此所謂任地待役之律也。”
詞語分解
- 待的解釋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種态度或行為加之于人或事物:對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戲曲小說和現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門,有人來了。 待 ā 停留,逗留,遲延:你
- 役的解釋 役 ì 服兵務,從軍:從役。現役。 戰事:戰役。 服勞力之事:勞役。徭役。 使喚:役使。奴役。 被役使的人:役夫。役徒。仆役。雜役。 筆畫數:; 部首: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待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以下從不同維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
現代常用解釋(來自查字典等現代詞典)
- 指人處于暫時未被調用或派遣的狀态,通常表示“等待分配任務”“暫時沒有職務”。例如:公司重組期間,部分員工處于待役狀态。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職場、軍隊等需調配人力的情境。
-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出自《商君書·算地》)
- 原指“備戰”,即通過合理分配土地資源,确保戰時糧草充足、財力充裕。如《商君書》提到“任地待役之律”,強調農戰結合的策略。
二、詞源與演變
- 構詞解析:“待”為等待,“役”指勞役或兵役,合起來本義為“等待服役”。
- 古今差異:古代側重國家層面的戰備(備戰),現代則更偏向個體等待任務的狀态,體現了詞義從宏觀到微觀的演變。
三、參考資料
- 現代用法可參考查字典()、漢典();
- 古代釋義詳見《商君書》及滬江詞典()。
若需進一步探讨詞義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查閱《商君書》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役(dài yì)是指等待服役的意思。此詞的部首是彳(chì)和手(shǒu),總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是由待和役兩個字組合而成。 "待"表示等待,而"役"則表示服役。在繁體字中,"待"字的寫法為「待」,"役"字的寫法為「役」。在古時候,寫待字的方式較為繁瑣,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待"字的古代寫法為「戴」,而"役"字的古代寫法為「役」。一個例句可以是:"他正在待役期間進行培訓。"關于組詞,可以有待定、待遇、服務等。與待役相近的詞可以是兵役、服役;相反的詞則為解除役、退役等。希望這些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