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待役的意思、待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待役的解釋

猶備戰。《商君書·算地》:“故兵出糧給而財有餘,兵休民作而畜長足,此所謂任地待役之律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待役”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和文獻來源有所不同,以下從不同維度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現代常用解釋(來自查字典等現代詞典)

    • 指人處于暫時未被調用或派遣的狀态,通常表示“等待分配任務”“暫時沒有職務”。例如:公司重組期間,部分員工處于待役狀态。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職場、軍隊等需調配人力的情境。
  2.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出自《商君書·算地》)

    • 原指“備戰”,即通過合理分配土地資源,确保戰時糧草充足、財力充裕。如《商君書》提到“任地待役之律”,強調農戰結合的策略。

二、詞源與演變

三、參考資料

若需進一步探讨詞義演變或具體文獻案例,可查閱《商君書》相關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待役(dài yì)是指等待服役的意思。此詞的部首是彳(chì)和手(shǒu),總共有10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是由待和役兩個字組合而成。 "待"表示等待,而"役"則表示服役。在繁體字中,"待"字的寫法為「待」,"役"字的寫法為「役」。在古時候,寫待字的方式較為繁瑣,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待"字的古代寫法為「戴」,而"役"字的古代寫法為「役」。一個例句可以是:"他正在待役期間進行培訓。"關于組詞,可以有待定、待遇、服務等。與待役相近的詞可以是兵役、服役;相反的詞則為解除役、退役等。希望這些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