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箕斂的意思、箕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箕斂的解釋

以箕收取。謂苛斂民財。《史記·張耳陳馀列傳》:“外内騷動,百姓罷敝,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匱力盡,民不聊生。”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家家人頭數出穀,以箕斂之。”《新五代史·雜傳四·趙犨》:“今府庫虛竭,箕斂供軍,若行郊禋,則必賞賚;是取虛名而受實弊也。” 明 何景明 《憂旱賦》:“苦箕斂之無方兮,矧予畆之不食。” 清 呂履恒 《牛口谷》詩:“裡胥坐門催軍粟,箕斂鬥會麥千斛。”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箕斂(jī liǎn)是古漢語詞彙,指以苛刻方式征收賦稅,特指用簸箕強行聚斂民財的行為,引申為橫征暴斂。以下是詳細釋義:

一、本義與引申義

  1. 本義

    指用簸箕("箕")強行收斂("斂")谷物或財物,形容官府以粗暴手段搜刮民財。此行為常伴隨強制性與不公,如《史記·張耳陳馀列傳》載秦朝暴政:"頭會箕斂,以供軍費",即按人頭征稅、用簸箕斂糧,反映苛稅之重。

  2. 引申義

    泛指橫征暴斂、殘酷剝削的行為。如清代顧炎武《錢糧論》批判:"箕斂財盡,而民不堪命",強調過度征稅導緻民生困苦。


二、文化意象與象征

  1. 箕星隱喻

    古代星象學中,"箕"為二十八宿之一,主風。《詩經·小雅·大東》有"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以箕星徒具虛形諷刺統治者斂財無度。

  2. 暴政符號

    在典籍中,"箕斂"成為暴政代名詞。如《漢書·張耳傳》注:"箕斂者,言賦斂如箕之揚塵,務多取也",揭示其貪斂本質。


三、古籍用例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辭源》(第三版,商務印書館)
  3. 《史記》(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5. 《禮記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6. 《王荊公詩注補箋》(中華書局)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标準文獻版本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

“箕斂”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苛捐雜稅或橫征暴斂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詞源與出處

  1. 古代典籍

    • 最早見于《史記·張耳陳馀列傳》:“頭會箕斂,以供軍費,財匮力盡,民不聊生。” 此處“頭會”指按人頭征稅,“箕斂”則是用畚箕裝取谷物,合稱苛稅。
    • 《新五代史·趙犨傳》提到“箕斂供軍”,反映戰亂時期官府對百姓的壓榨。
  2. 成語擴展
    “頭會箕斂”已成為固定成語,形容賦稅繁重。例如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序》用此詞批判苛政。


近義詞與反義詞


用法與例句


權威來源建議

如需更全面的古籍原文或現代研究,可參考《史記》《新五代史》或權威詞典(如、)。

别人正在浏覽...

傲世白翰被筒鉢盂精差科頭讒二長嘶翠錢打靶場答賀飯會反詩伐性之斧憤盛分屯高屐膏夏革新古皇氏含頳恒旸麾旆伽利略落體實驗監刻接力記年連編累牍聯句祿算忙身懋曆門教默爾譴咎親藹窮研去年趣談上急生端生理沈谧士飽馬騰士家石鲗守慎輸助飼雀厮說私違四要搜覓滔土題詩吐納屯行衛籍紋理斡準仙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