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無所依賴;無以聊生。《漢書·賈誼傳》:“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慮亡聊。” 王先謙 補注:“一二指痛則身懼,若無所恃賴。”《漢書·食貨志上》:“重以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卿,亡逃山林。” 宋 蘇轍 《禦試制策》:“田野雖闢,民多亡聊;邊境雖安,兵不可撤。”
(2).無可奈何,沒有别的辦法。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七:“予故具列 建成 、 元吉 之謀害 太宗 之事,以見 太宗 之計出於亡聊。”
(3).了無情趣。 清 姚燮 《雙頭牡丹燈記》:“ 至正 庚子之歲,有 喬生 者,居 鎮明嶺 下,初喪其偶,鰥居亡聊,不復出遊,但倚門佇立而止。”
“亡聊”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含義主要指向“無所依賴”或“極度無聊、苦悶以緻無所適從”的狀态。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義項及用法:
無所依賴,失去依靠
指人或事物失去憑藉、依靠,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例證:
《漢書·賈誼傳》載:“百姓素樸,獄訟衰息,大數既得,則天下順治,海内之氣清和鹹理,生為明帝,沒為明神,名譽之美,垂于無窮……後世誦聖而不衰,今或親弟謀為東帝,親兄之子西鄉而擊,今吳又見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德澤有加焉,猶尚如是,況莫大諸侯,權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國之王幼弱未壯,漢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數年之後,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氣方剛,漢之傅相稱病而賜罷,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異淮南、濟北之為邪!此時而欲為治安,雖堯舜不治……臣故曰非徒病瘇也,又苦跖盭。可痛哭者,此病是也。”其中“亡聊”暗喻諸侯勢力膨脹後中央政權失去制衡的依賴基礎(引申義)。
精神空虛,極度無聊
形容因無所事事或境遇困頓而産生的苦悶、厭倦情緒。
例證:
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釋“聊”字:“耳鳴也。從耳丣聲……引申為‘賴’之義。”故“亡聊”可解作“失去精神寄托”。如古詩詞中“坐覺亡聊賴”即描述百無聊賴的心境。
故“亡聊”為同義複合詞,強調“依賴性的徹底缺失”。
“(皇後)雖欲竭誠自新,然亡聊之臣,莫肯為言。”
釋義:此處指失勢者無人依附,群臣不敢為其進言。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胡地多飚風,樹木何修修。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亡聊之極,郁結于心。”
釋義:極言漂泊者精神無所寄托的悲苦。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被“無聊”“無依無靠”等替代,僅見于古籍研究或仿古文體。其雙重含義(物質依賴與精神空虛)在語境中常交融,需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來源:
“亡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無所依賴;無以聊生
指生活或精神上失去依靠,處于困頓無助的狀态。例如《漢書·賈誼傳》提到“身慮亡聊”,形容身體病痛時感到無所依托()。
無可奈何,沒有别的辦法
強調在困境中别無選擇。如宋代邵博《聞見後錄》中描述唐太宗李世民在權力鬥争中的無奈之舉,“計出於亡聊”()。
了無情趣
後引申為因無事可做而感到空虛、無聊的狀态,如形容閑暇時的無所事事()。
若需進一步探究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漢書》或宋代文集(如、5的引文來源)。
白土粉闆榜包氏父子變大雅布拉格成蟲趁工稱托吃不透淳雅從天代表作戴笠诋谯房心分朋改嫁怪惑賤材獎狀肩舁頸圈驚灼筋液枯瘦落差率野盲人騎瞎馬蠻酒冒煩娩後面見昵好弄盌注怒喝千斤谯呵诮項蕤蕤三蒼三星約曬裂傷筋動骨山家視保絁紬收襜書囊無底熟切店泗濱天郊通謝橐泉宮脫屍望海潮無因鮮繁險魄析爨膝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