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 、 元 、 明 代傳遞文書的驿站。十裡或十五裡、二十五裡設一鋪,每鋪設鋪司一人,鋪兵四、五人至十人。凡遇官府公文至,即行遞送,不分晝夜,風雨無阻。《金史·章宗紀四》:“乙丑,初設都提控急遞舖官。”《元史·兵志四》:“古者置郵而傳命,示速也。 元 制,設急遞舖,以達四方文書之往來。”《西遊記》第三五回:“我 老孫 再不曾住腳,比急遞舖的舖兵還甚,反復裡外,奔波不已。”
急遞鋪是中國古代郵驿制度中的一種特殊組織形式,特指元代(1271-1368年)建立的官方文書傳遞系統,主要負責緊急公文、軍情奏報的快速接力傳送。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急遞鋪是“元代傳送公文的驿站”,其核心職能包括:
急遞鋪制度定型于元世祖忽必烈時期,其運作機制在《元史·兵志》中有明确記載:
急遞鋪被視為中國古代郵驿效率的巅峰,其設計理念對後世影響深遠:
權威文獻參考:
急遞鋪是金、元、明三代用于快速傳遞官方文書的通信機構,具有以下特點:
1. 基本設置 每10裡、15裡或25裡設一鋪,每鋪配備鋪司1人、鋪兵4-10人。這種密集設點方式保證了文書傳遞的連續性,形成覆蓋全國的通信網絡。
2. 運作機制 采用接力傳遞模式,晝夜不停運轉,風雨無阻。鋪兵收到公文後需立即出發,通過敲鈴、舉火把等方式警示路人避讓,确保通行效率。
3. 職能與特點 專司傳遞官府緊急公文,不承擔物資運輸或接待官員職能。其傳遞速度可達每日400裡,遠超普通驿站,《西遊記》第三十五回曾以「比急遞鋪的鋪兵還甚」形容奔波之态。
4. 曆史沿革
該制度體現了古代高效信息傳遞體系的設計智慧,其接力模式與現代物流中轉站有相似原理。如需完整曆史記載,可查閱《元史·兵志》《金史·章宗紀》等原始文獻。
暗黑報恩寺保生邊子表面活性劑捗摅步挽車草率從事長天長嘯台朝晨崇好簇合麤快單緒打照面登頓點厾诋嚴豆粉獨苗放敖費連封父分毫析厘河埠哼哈二将近葉伎術了風離列嶺嶂路次陸績懷橘辘轳體賣空每日裡悶逼聘約峭卓容顔馺莎色相深叢失馬屍昧事事物物贖當順正死契同流合汙讬便辋幰僞作溫藹蚊蟻五峰鄉鄰小蠶洗耳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