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枯槁的意思、枯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枯槁的解釋

(1) [withered]∶[草木]幹枯;枯萎

今夫徙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淮南子·原道訓》

(2) [haggard]∶[面容]憔悴

形容枯槁。——《楚辭·漁父》

詳細解釋

亦作“ 枯槀 ”。亦作“ 枯稿 ”。1.草木枯萎。《老子》:“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緯通卦驗》卷下:“災則澤涸,物枯槁不生。”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文宣王廟樹》:“ 兗州 曲阜縣 文宣廟 門内并殿西南各有柏葉松身之樹,各高五六丈,枯稿已久。” 宋 梅堯臣 《暮雪》詩:“草木一變妍,枯槁忘其真。” 陳毅 《題西山紅葉》詩:“書中夾紅葉,紅葉顔色好。請君隔年看,真紅不枯槁。”

(2).指枯萎的草木。《文子·上仁》:“是以羣生以長,萬物蕃殖,春伐枯槁,夏收百果,秋蓄蔬食,冬取薪蒸,以為民資。”《漢書·禮樂志》:“枯槀復産,乃成厥命。” 顔師古 注:“枯槀,謂草木經冬零落者也。” 宋 黃庭堅 《次韻文少微判官祈雨有感》:“從此滂沲遍枯槁,愛民天子似 仁宗 。” 元 薩都剌 《早發黃河即事》詩:“凄風振枯槁,短髮涼颼颼。”

(3).消瘦,憔悴。《戰國策·秦策一》:“﹝ 蘇秦 ﹞形容枯槁,面目犂黑。” 漢 司馬相如 《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踰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 宋 陸遊 《悲秋》詩之一:“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長饑一老僧。”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道奴家如今形容枯槁,鬢髮蓬鬆,全不似當初的容貌。” 郭沫若 《瓶》詩之四:“我已枯槁了多少年辰,我訣别了我的青春。”

(4).幹涸,枯絕。 漢 賈誼 《旱雲賦》:“畎畝枯槁而失澤兮,壤石相聚而為害。” 唐 李白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詩:“去歲左遷 夜郎 道,琉璃硯水長枯槁。” 宋 蘇轼 《萬石君羅文傳》:“卿久居荒土,得被漏泉之澤,涵濡浸漬久矣,不自枯槁也。”《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此寶形雖兩顆,氣實相聯。彼此相逐,纔是活物,可以長久。若拆開兩處,用不多時,就枯槁無用。”

(5).謂窮困潦倒。《莊子·天下》:“雖然, 墨子 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雖枯槁不舍也。” 晉 陶潛 《飲酒》詩之十一:“雖留身後名,一生亦枯槁。” 宋 蘇舜欽 《啟事上奉甯軍陳侍郎》:“竊念古之烈士……雖裘葛不完,糲糠幾廢,亦未嘗造謁有位,祈望恩奬。顧血氣心膂豈異於人哉?且非樂枯槁餓賤而惡榮利也。” 金 元好問 《戲題新居二十韻》:“胸中廣廈千萬間,天地一身無着處。北來衣冠日枯槀,十九桃符傍門戶。” 清 龔自珍 《乞籴保陽》詩:“苦不合時宜,身名坐枯槁。”

(6).謂安貧之心。 南朝 宋 謝靈運 《遊名山志》:“枕岩潄流者,乏於大志,故保其枯槁。”

(7).謂詩的某些風格。指苦寒悲涼。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評》:“ 孟郊 之詩,憔悴枯槁,其氣局促不伸。”

(8).謂詩的某些風格。指樸素恬淡。 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一》:“ 陶淵明 、 韋蘇州 之詩,寂寞枯槀,如叢蘭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於朝廷之上。”

(9).指書法氣脈不暢之弊。 唐 窦臮 《述書賦》:“枯槁:欲北還南,氣脈斷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枯槁是一個多義複合詞,其核心意象源于植物失去生命力的狀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草木)幹枯;幹癟"的物理形态特征。這一本義可追溯至《說文解字》對"槁"的注解:"槁,木枯也",強調木質部分的失水狀态。

在詞義演變過程中,《漢語大詞典》收錄了三個引申維度:一是指面容憔悴,如《楚辭·漁父》"顔色憔悴,形容枯槁"中描繪的生理狀态;二喻精神萎靡,《莊子·齊物論》"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即用此象征;三指生活困頓,《戰國策·秦策》"(蘇秦)形容枯槁,面目黧黑"暗含貧寒境遇。

從語用學角度,《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指出該詞在文學創作中常構成"草木枯槁""形神枯槁"等固定搭配,現代漢語多用于書面語境,尤擅表現蕭瑟意境或人物頹唐狀态。其構詞法遵循漢語"形容詞+形容詞"的并列式造詞規律,與"憔悴""萎靡"等詞構成近義關系,但更強調物質層面的幹涸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枯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ū gǎo,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自然物象
    指草木因失去水分而幹枯、枯萎,如《老子》中“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或《淮南子》中“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

  2. 人體狀态
    形容人因衰老、疾病或精神打擊導緻的面容憔悴、身體消瘦,如《楚辭·漁父》中“顔色憔悴,形容枯槁”,或《戰國策》中“面目犁黑,狀有歸色”。


二、引申含義

  1. 精神萎靡
    可指人因困苦或壓力導緻的精神頹廢,如《紅樓夢》中王夫人“形容枯槁,衆人眼腫腮紅”。
  2. 環境與物質
    描述幹涸、貧瘠的狀态,如李白詩中“琉璃硯水長枯槁”,或賈誼《旱雲賦》中“畎畝枯槁而失澤”。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用法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文出處或具體語境用法,可參考《楚辭》《戰國策》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背巷彬蔚不糁長榜成寐創意造言大麥豆華水梵經感生拱聖官緑故劍情深颢露鶴眠鶴膝鴻圖黃道江城子奸子揭地掀天節介積寇禁限開拍奎翰萊頓大學拉它緑林豪傑旅舶門單戶薄膜外喃喃喏喏凝峻拗相公千慮傔人铨貫全牛曲諒肉柱入帳少母慎終如始識遇順潮太羹天底下帖寫題名録庭合頽教嗢噱罔人無礙五屼享食狹仄攜角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