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brow and eye]∶眉和眼
(2) [features]∶面貌
眉目清秀
(3) [prospect of a solution]∶事情的頭緒
把事情弄出點眉目來再走
(4) [logic;sequence of ideas]∶文章的條理
在重要處劃線以清眉目
(1).眉毛和眼睛。亦借指容顔。 南朝 宋 鮑照 《學古》詩:“嬛緜好眉目,閑麗美腰身。”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 朱某 一婢,粗材也,稍長漸慧黠,眉目亦漸秀媚。” 茅盾 《色盲》二:“忽然在他眼前,浮出個颀長細腰的倩影,一副略帶幽怨氣分顯露出胸中的委屈的眉目。”
(2).比喻群才中的傑出者。 唐 劉禹錫 《奚公神道碑》:“是曹在南宮為眉目,在選士為司命。” 清 黃宗羲 《沉昭子耿岩草序》:“今之修《明史》,其史官最著名者,亦不數人,先生其眉目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六:“ 韓翃 中 唐 詩人眉目,兩邀人主特達之知。”
(3).指事端。《北史·齊馮翊王潤傳》:“ 馮翊王 少小謹慎,在州不為非法,朕信之熟矣。登高遠望,人之常情,鼠輩欲輕相間構,曲生眉目。”
(4).比喻事物的要領、頭緒或條理。《元典章新集·戶部·義倉》:“仍於各鄉依例設置義倉一所,於門首竪立綽屑大書雕刻‘義倉’二字,以表眉目。” 清 王鳴盛 《十七史商榷·漢書十六·漢藝文志考證》:“《藝文志》者,學問之眉目,著述之門戶也。” 茅盾 《手的故事》:“況且,您來一趟不容易,總得清出個眉目。”
(5).猶言有面子。《水浒傳》第七十回:“ 盧俊義 直如此無緣!特地教 吳學究 、 公孫勝 幫他,隻想要他見陣成功,山寨中也好眉目,誰想又逢敵手!”
"眉目"一詞在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其核心釋義可從三個維度解析:
一、人體器官的本義 指人體面部眉毛與眼睛的統稱,常借指容貌特征。《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釋義為"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如《漢語大詞典》引《三國志·魏志》例證"眉目疏朗",形容面容清秀。該義項多用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外貌描寫。
二、抽象概念的比喻義
三、文學修辭的引申義 在傳統詩詞中可指代整體氣質,如漢典引《詩經》注疏"眉目之間見風雅",通過局部特征映射整體氣韻,該用法多見于古典文獻。
以上釋義均參考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等權威辭書,具體文獻可參見《現代漢語詞典》(ISBN 978-7-100-12450-8)、《漢語大詞典》(ISBN 978-7-5326-4893-5)等學術出版物。
“眉目”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字面意義
指人的眉毛和眼睛,常借代容貌特征。例如:“眉目清秀”()。這一用法在古典文獻中常見,如《三國志》描述崔琰“眉目疏朗”()。
比喻意義
①頭緒或條理:表示事情的進展或文章的脈絡。例如:“案件調查已有眉目”()。
②綱要或框架:用于形容文章結構清晰,如“文章眉目清楚”()。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古籍用例及現代語境,如需更完整例句或古文出處,可參考、4、5等來源。
抱腰鞭笞天下抃蹈兵慌馬亂茶食楚客春氣儋輿鬥聳怼恨杜門屏迹根援過兒喚作洄泬狐媚猿攀鹡鴒降監嚼征譏諷蹐局輯刻進究進軍號伎數菌人蝌鬥昆軸樂宴轹刍離侖靈絲靈洲蠻珍旄狄每事問木天漰湍骈肩累迹飄搖品行濮陽市情本頃刻之間全影軟紅十丈三釀五齊上下水失欲水渌渌說古算銀訴牒天放體二悌順駝蹄雞脫躧踠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