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建安風骨的意思、建安風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建安風骨的解釋

見“ 建安骨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建安風骨是漢末建安時期(196-220年)形成的獨特文學風格,又稱“漢魏風骨”或“魏晉風骨”。以下從核心内涵、創作特點、代表作家及曆史影響四方面詳細解釋:

1. 核心内涵
建安風骨以慷慨悲涼、雄健深沉為基調,表現為對現實戰亂和民生疾苦的真實反映,同時融合了詩人追求建功立業的壯志與人生短暫的悲怆感。作品既有對社會動蕩的深刻反思(如曹操《蒿裡行》),又充滿積極進取的精神(如曹植《白馬篇》)。

2. 創作特點

3. 代表作家
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和“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等)為核心。曹操的古直悲涼、曹植的文采氣骨兼備,均為典型體現。蔡琰(蔡文姬)的《悲憤詩》也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之一。

4. 曆史影響
建安風骨确立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文人詩歌高峰,其“風骨”概念成為南朝至唐代文學批評的核心标準,直接影響後世如李白、陳子昂等詩人對雄健詩風的推崇。

建安風骨是亂世中知識分子的精神寫照,既真實記錄時代苦難,又彰顯了個體生命的壯美追求,被譽為“中國文人自覺創作的起點”。

網絡擴展解釋二

建安風骨

建安風骨是一個成語,形容文人的品格和風度,指的是建安時期(公元196年至220年)文人士人的風采和氣度。

詞義解析

拆分部首:人立骨支

筆畫:8畫

來源

《建安風骨》一詞最早出自《三國志·魏志·文苑傳》中的一句話:“或風度翩翩,或世俗之構,有以見之,為風骨之士也。”後來,這個詞成為漢語中一個重要的固定搭配。

繁體字

建安風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建安風骨”這個成語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如“建安風骨”、“建安風骨之士”等。

例句

他那高雅的言辭和高尚的心靈正是他身上獨有的建安風骨。

相關詞語

建安時期、風度翩翩、風采、氣度、文士雅士。

組詞

建安之禍、風骨非凡、有風骨、風華絕代。

近義詞

風采、氣度、風度翩翩。

反義詞

庸俗、粗鄙、無風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