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海魚等海産物品。《書·禹貢》:“厥貢鹽絺,海物惟錯。” 孫星衍 注引 鄭玄 曰:“海物,海魚也。” 晉 陸機 《齊讴行》:“海物錯萬類,陸産尚千古。” 南朝 梁 沉約 《梁三朝雅樂歌》詩之八:“荊包海物必來陳,滑甘滫瀡味和神。” 宋 梅堯臣 《元日》詩:“行庖得海物,醎酸何瑣碎。”
“海物”是一個漢語詞彙,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其含義及用法可歸納如下:
指海魚等海産物品,泛指海洋中出産的各類生物或資源。該詞在古代文獻和詩詞中常出現,例如《尚書·禹貢》記載“厥貢鹽絺,海物惟錯”,鄭玄注解為“海物,海魚也”。
文獻記載
字義分解
多用于古代詩文或曆史文獻中,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更多以“海産品”“海鮮”等替代。例如南朝沈約的詩句“荊包海物必來陳”,描述宴席上海産食材的陳列。
需注意,部分網頁(如)提到“海物”被用于現代企業名稱(如“瑞海物流”),但此用法與詞彙原義無關,屬于專有名詞的引申。
《海物》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海和物。海指的是大海,是指地球表面上的一個大面積的鹹水湖泊;物指的是事物、物體。
《海物》的部首是氵(三點水),海在總字體中的位置較靠上,物在下。它的總筆畫數是 11 畫。
《海物》一詞源于古代漢字,是由人們觀察大海而得出的結果。海象征着寬廣、浩渺,物則代表了事物、物體,兩者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海物》這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海物》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海物》一詞的寫法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1. 漫步在海邊,盡情欣賞着海物的美麗。
2. 他收集了許多海物,用來裝飾房間。
海洋、海灘、海浪、海風、海豚
海洋、海域、大海
陸地、内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