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兇悍倔強,難以馴服。《清史稿·土司傳六·甘肅》:“故土官易制,絶不類 蜀 黔 諸土司桀驁難馴也。”
“桀骜難馴”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或動物性情兇悍倔強,難以馴服,常用來形容性格剛烈、不受約束的狀态。其感情色彩偏貶義,多用于批評或描述難以管教的對象。
盡管部分資料(如)提及《左傳》起源,但主流文獻仍以《清史稿》為權威依據。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桀骜難馴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動物的個性或态度,意思是倔強而難以馴服的。它可以描繪一個狂傲、不屈服于他人意願并且充滿自信的個體。
按照字的構造,桀骜難馴可以分解成三個部分:桀(土)+骜(馬)+難(一日千裡的念)+馴(首、隹、寸的組合)。
「桀」古代常用來形容狂傲的人,來自故事中殘暴暴君桀的名字。他是商朝的末代君王,以殘酷而傲慢的統治方式聞名。
「骜」這個字是形容馬的品質,描述一隻猛烈奔馳的野馬,它有着高昂的精神和不受束縛的天性。
「難」表示困難和難以,而「馴」表示馴服。這兩個字描繪了馴化桀骜和難以征服的個性需要克服的挑戰。
桀骜難馴這個詞源于古代的文學作品,它在描述古代英勇的将領和勇敢的戰士時被廣泛使用。在古代文獻中,桀骜難馴形容了那些不屈服于他人壓力和約束,以及擁有強烈個性和堅定信念的人。
繁體字中,桀骜難馴的寫法并無特别差異。
在古時候,桀骜難馴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不同。然而,因為這個詞語産生于古代文獻作品中,所以沒有明确的古代漢字版本。
例句:
他生性桀骜難馴,從不聽從他人的勸告。
她的頑強個性讓她變得桀骜難馴。
類似詞彙:
剛強、倔強、霸道
相反詞彙:
溫順、馴服、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