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本字的意思、本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本字的解釋

[the original form of a character, as opposed to its present form] 一個字通行的寫法與原來的寫法不同,原來的寫法就稱為本字,如“燃”的本字是“然”

詳細解釋

(1).原來的字。 唐 顔師古 《匡謬正俗·逢》:“ 逢 姓者,蓋出于 逢蒙 之後,讀當如其本字,更無别音。” 清 顧茂才 《釋名略例》:“《釋名》之例可知也,其例有二焉,曰本字、曰易字是也……本字者何也?則‘冬曰上天,其氣上騰,與地絶也’。以上釋上,如此之屬一也。”

(2).表示本義的字。與借字相對。如《詩·小雅·六月》:“以奏膚公。”“公”是“功”的借字,“功”是本字。 清 龔自珍 《古史鈎沉論》三:“今夫《易》《書》《詩》《春秋》之文,十五用假借焉,其本字蓋罕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本"字在漢語中含義豐富且曆史悠久,其核心概念圍繞"根源"與"基礎"展開。根據權威漢語辭書的解釋,其主要意義可歸納如下:

  1. 本義:草木的根或莖幹

    • 這是"本"字最原始的含義。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指出:"本,木下曰本。從木,一在其下。"意指樹木的下部(根部)稱為"本"。這個意義強調事物的基礎和起始點。例如:"無本之木"(沒有根的樹,比喻沒有基礎的事物)。
    • 引申指植物的莖幹、主幹,與"末"(樹梢)相對。例如:"本末倒置"(比喻把主次、輕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2. 引申義:事物的根源、基礎或主體

    • 由草木之根引申開來,"本"泛指一切事物的根本、基礎、根源或主體。例如:
      • 根本、基礎: "民為邦本"(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教育是立國之本"。
      • 本源、起因: "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頭)。"查無實據,事出有本"。
      • 主體、主要部分: "校本部"、"本金"(存款或貸款的原金額)。
      • 本來的、原來的: "本性"(天生的性質)、"本意"(原來的意思)、"本名"(原名)。
  3. 指代自身或自己方面的

    • "本"可以指說話人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體、處所、時間等。例如:
      • 自己或己方: "本人"(我)、"本單位"、"本國"、"本地區"。
      • 現今的: "本年"(今年)、"本月"(這個月)、"本世紀"。
      • 根據、按照: "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根據實事求是的原則)。
  4. 用作量詞

    • "本"常用于計量書籍簿冊、戲曲場次等。例如:"一本書"、"兩本賬"、"三本戲"。
  5. 版本或底本

    • 指書籍、文件等的不同印本、抄本或依據的原本。例如:"刻本"、"抄本"、"稿本"、"善本"(珍貴難得的古書刻本、寫本)。

"本"字的核心在于根基與源頭。從具體的草木之根,抽象化為事物的根本、基礎、主體、本源,進而用于指代自身、當前以及作為量詞和版本概念。理解"本"字,關鍵在于把握其"基礎性"和"原始性"的特征。

主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本字”是漢字研究中的術語,指一個字在演變過程中原本的寫法或形态,與後來通行的寫法形成對比。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本字指漢字最初的字形或本義對應的寫法。例如“暮”的本字是“莫”(原指日落時分,後“莫”被借作否定詞,故加“日”造“暮”字)。當某字因假借、簡化等原因改變用法後,其原始形态即稱為本字。

  2. “本”的原始含義
    “本”字本身為指事字,西周金文中以“木”加根部符號表示樹根,本義為草木的根莖。由此引申出“根源”“基礎”“原始”等抽象含義,如“根本”“本質”等詞。

  3. 與“借字”的關系
    本字常與“借字”相對。例如“燃”的本字是“然”(“然”原指燃燒,後假借為虛詞,故加“火”旁造“燃”)。這種演變反映了漢字形義分離的現象。

  4. 使用場景
    本字多用于文字學、訓诂學研究,或解釋古籍中的通假現象。例如《論語》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說”是“悅”的本字。

  5. 擴展意義
    在廣義語境中,“本字”也可指代事物最核心的形态或本質,如“本國”“本意”等詞中的“本”均保留原始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字的演變案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面圓通賓朋滿座避寝損膳不勝其苦廁錯乘戈城塹愁襟春茗廚下兒膵髒定準鼎足而三肚包舵工多骨惡變煩褥藩鎮粉缋分絃伏龜富平侯凫鹥敢悍拱鼠共禦駭懼害事荷裳合脊剪口醮文揭批積烈季指崛強狼堠老宿憐才潑悍潛移默轉情投意和七曜曆三祇上備射姑山侍巾栉誓券水豹水綠碩明樞幄遂迷不窹天序托開外者翔翼陷刃稀剌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