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崛彊 ”。 1.桀骜不馴。 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再抒鄙懷用伸酬謝》:“諸侯恣崛強,王室方淩遲。” 宋 歐陽修 《本論》:“以晏然至廣之天下,無一間隙之端,而南夷敢殺天子之命吏,西夷敢有崛彊之王,北夷敢有抗禮之帝者,何也?”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大總統告海陸軍士文》:“雖北寇崛強,困獸有猶鬭之念;遺孽負固,瘈犬存反囓之心。”
(2).剛強;剛直。 唐 孟郊 《寄義興小女子》詩:“漁妾性崛強,耕童手皴釐。” 清 王貴一 《元旦小白雪樓試筆》詩:“崛強吾家事,逢迎世上情。” 魯迅 《彷徨·傷逝》:“大家不約而同地伸直了腰肢,在無言中,似乎又都感到彼此的堅忍崛強的精神,還看見從新萌芽起來的将來的希望。”
(3).生硬,僵硬。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五:“ 李邕 書如乍富小兒,舉動崛強,禮節生疎。” 清 錢澄之 《捕魚歌》:“崛強不動灘上鱗,灘邊挺叉先有人。”
“崛強”是一個多義詞語,讀音為jué qiáng(部分資料注音為jué jiàng,但多數文獻支持前者)。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以下解釋:
桀骜不馴
指性格強硬、不服管教。
例:唐代陸龜蒙詩“諸侯恣崛強,王室方淩遲”,描述地方勢力不受中央約束的狀态。
剛強不屈
強調性格或精神的堅韌不拔。
例:魯迅《傷逝》中“堅忍崛強的精神”,孟郊詩“漁妾性崛強”,均表現人物剛直品格。
生硬、僵硬
用于形容動作或形态的不自然。
例:宋代趙彥衛評李邕書法“舉動崛強,禮節生疏”,清代錢澄之詩“崛強不動灘上鱗”。
綜合《漢典》、滬江詞典及古典文獻用例,可确認以上釋義的準确性。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辭典》。
崛強(jué qi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突出或突然出現的強大力量或氣勢。它形容事物快速崛起,變得強盛或突出。
崛強的部首是山(山字旁),由三個筆畫構成。山字旁表達了與山有關的意義。
《崛強》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悼公曰:‘予崛強于宋,國人望我如望春豔’。” 這裡的“予崛強于宋”指的是自己在宋國迅速崛起。
崛強的繁體寫法是崛強。
在古時候,崛強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筆畫稍有差異。
1. 這個企業在市場上崛強地崛起,成為該行業的領導者。
2. 這個電影的巨大成功使他的事業崛強起來。
崛起、強大、強勢、強盛
領先、嶄露頭角、傲視群雄
衰弱、失勢、衰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