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祇的意思、三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祇的解釋

“三大阿僧祇”的略語。佛教指菩薩修行成佛所經曆的三個漫長階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譯,意為曠大劫,無數長時。《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此菩薩位超十地,果滿三祇;十號将圓,一生成道。” 唐 慧淨 《雜言》詩:“三祇不倦陵二車,一足忘勞超九數。”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歸依佛,彈指越三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三祇”是佛教術語,指菩薩修行成佛所需經曆的三大時間階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三祇”是“三大阿僧祇”的簡稱,源于梵文“阿僧祇劫”(Asaṃkhyeya-kalpa)。其中:

二、修行内涵

佛教認為,菩薩需經曆三祇的修行階段才能成佛:

  1. 第一阿僧祇劫:發菩提心,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斷除見惑;
  2. 第二阿僧祇劫:深化修行,斷除思惑,積累福德與智慧資糧;
  3. 第三阿僧祇劫:圓滿覺悟,最終成就佛果。

三、時間意義

“三祇”并非具體年份,而是象征修行需跨越的無限時間。據《證道歌》等文獻記載,三祇劫約等于三萬億年,強調成佛之路的艱辛與恒心。

四、相關概念

五、讀音與辨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時間體系或修行階次,可參考《大智度論》《華嚴經》等經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三祇》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三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三十億”。它由“三”和“祇”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三”是由“一”和“二”兩個部首組成,總計三個筆畫。

- “祇”是由“礻”和“氏”兩個部首組成,總計八個筆畫。

《三祇》的來源和繁體

《三祇》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其中,“三”代表數字“三十”,“祇”代表衆神聚集在一處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三祇》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三祇》可以采用以下一種古漢字寫法:

㔾祇(三十億)

《三祇》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他一躍成為億萬富翁,在三祇富豪中名列前茅。

組詞:三祇倍數、三祇倍增

近義詞:三十億、三十億倍

反義詞:萬分之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