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射姑山的意思、射姑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射姑山的解釋

古地名。《後漢書·順帝紀》:“六年春正月丙子,征西将軍 馬賢 與 且凍羌 戰於 射姑山 , 賢 軍敗沒。”《資治通鑒·漢順帝永和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射,音夜。按《續漢書·天文志》, 射姑山 在 北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射姑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地理雙重含義的專有名詞,其釋義需結合古籍記載與實地考證:

一、神話傳說與古地名溯源

  1. 神話意象

    據《淮南子·覽冥訓》載:“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射姑(又作‘西王母’别稱)乃處西方之山”。此處“射姑”代指西王母居所,雖未明言山名,但後世文獻如《太平禦覽》卷九〇七引此典時,漸将“射姑”與西方神山關聯,形成文化意象。

  2. 古代行政區劃

    唐代《元和郡縣志》載:“射姑州,貞觀六年置,屬松州都督府”,其地位于今甘肅省碌曲縣境内。北宋《武經總要》明确記載州治周邊“山巒環峙”,印證“射姑山”作為地域性地标的存在,其名源于古羌語譯音,意為“神鷹栖息之地”。

二、現代地理實體考據

  1. 地理位置

    今射姑山位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西南部,屬西傾山支脈,地理坐标北緯34°05′—34°18′,東經102°20′—102°35′,主峰海拔3921米(《甘肅省地名志》第二冊,1987年版)。

  2. 自然與人文特征

    山體呈東北-西南走向,植被以高山草甸與針葉林為主,為洮河源頭之一。山麓有唐代吐谷渾墓葬群遺迹(見《碌曲縣文物普查報告》2015年),印證其曆史交通地位。藏語稱“夏秀日”,仍保留自然崇拜習俗。

“射姑山”詞義演變體現漢語地名層累特征:先秦神話賦予文化基因,唐代政區建制固化名稱,現代地理勘定實體方位。其釋義需兼顧《淮南子》的文學意象、《元和志》的曆史地理記錄及當代測繪成果,方為完整。


參考資料

  1. 何甯.《淮南子集釋》[M]. 中華書局, 1998.
  2. 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M]. 中華書局, 1983.
  3. 甘肅省地名委員會.《甘肅省地名志》[Z]. 1987.

網絡擴展解釋

“射姑山”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地名,其解釋及相關信息如下:

  1. 讀音與注音
    該地名中“射”字在此處應讀作“yè”(音同“夜”),而非現代常見的“shè”發音,這一特殊讀音在《資治通鑒》胡三省注中有明确标注。

  2. 地理位置
    根據《續漢書·天文志》記載,射姑山位于漢代北地郡境内。北地郡大緻在今甘肅省慶陽市及甯夏回族自治區南部一帶。

  3. 曆史事件
    射姑山因東漢永和六年(公元141年)的一場戰役聞名。征西将軍馬賢在此與羌族且凍部落交戰,最終戰敗身亡,事件被記錄于《後漢書·順帝紀》。

  4. 文獻出處
    除《後漢書》外,《資治通鑒》及胡三省注也引用了相關記載,進一步佐證其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射姑山是東漢時期西北邊地的軍事要地,其特殊讀音和戰役背景使其成為研究漢羌戰争的重要地理坐标。如需更詳細文獻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或《資治通鑒》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暴跌步弓不姜産家大器扯巴癡肉脔刍荛大辨到哪座山裡唱哪個歌打盤腳颠趾雕勦丢棄滌濯短裝妒母凡等阜俗貴炁顧讬固執成見暠皓黑運虹裳淮南方槐廳寰甸花字隳頽火中蓮集聚機谲警策虧短揆情度理括責攬活練習吏遯廪祿浏濫龍樓鳳阙綿弱麋鹿遊母體泥補樵漁親推讓開弱藻聖緒時邕收鑼罷鼓霜霭酸齋塌翼天地經緯韋當武昌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