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對的意思、假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對的解釋

詩文對偶中的借對。即内容雖不成對偶但字面卻成對偶,或諧聲而成對偶者。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文藝二》:“如‘自 朱邪 之狼狽,緻赤子之流離’,不唯‘赤’對‘朱’,‘邪’對‘子’;兼‘狼狽’、‘流離’乃獸名對鳥名……如此之類,皆為假對。”《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借對》引 宋 蔡居厚 《察寬夫詩話》:“詩家有假對,本非用意,蓋造語適到,因以用之,若 杜子美 ‘本無丹竈術,那免白頭翁’, 韓退之 ‘眼穿長訝雙魚斷,耳熱何辭數爵頻’,借丹對白,借爵對魚,皆偶然相值立意,下句初不在此。而晚 唐 諸人遂立以為格, 賈島 ‘卷簾黃葉落,開戶子規啼’, 崔峒 ‘因尋樵子徑,得到 葛洪 家’為例,以為假對勝的對,謂之高手,所謂癡人面前不得説夢也。”按, 賈 崔 例中的子諧作“紫”,洪諧作“紅”,成假對。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假對”是詩文創作中的一種修辭手法,屬于對偶的變體,主要通過字面或諧音形成形式上的對仗,而内容未必嚴格相關。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定義與分類

假對又稱借對,分為兩類:

  1. 字面假對:字詞表面工整,但實際含義不相關。例如“朱邪”對“赤子”,“朱”與“赤”顔色相對,“邪”與“子”通過諧音“爺”形成對仗。
  2. 諧音假對:利用同音字制造對仗效果。如“流離”(鳥名)對“狼狽”(獸名),通過諧音“流離”與“獸名”形成關聯。

二、經典案例

三、曆史背景與作用

假對常見于古典詩詞,尤其在唐宋時期盛行。它既體現語言技巧的靈活性,也能增加詩句的趣味性。宋代蔡寬夫在《詩話》中指出,假對“本非用意,蓋造語適到,因以用之”。

四、與其他對偶的區别

假對與工對、寬對不同,其核心在于“借”——或借字形,或借字音,而非内容邏輯的嚴格對應。這種手法在幽默、諷刺類作品中應用較多。

如需進一步了解假對的具體應用場景,可參考《夢溪筆談》等古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假對》的意思

《假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味着事物表面上的對立或對峙,實際上是虛假或僞裝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假對》的部首是“人”,總共由9個筆畫構成。

來源

《假對》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在古代漢語中并不常見。在現代漢語中,它主要用于描述某些表面看起來相互對立的事物,卻實際上存在某種虛假的對立關系。

繁體

《假對》的繁體字為「假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明确的字形可以表示《假對》。

例句

1. 他們之間的争吵隻是表面的《假對》,實際上他們一直都相互支持和合作。

2. 這位政客在選舉中裝扮成反對者的形象,實際上卻暗地裡與對手勾結,形成了一個明顯的《假對》。

組詞

- 假象:虛假的表象。

- 假裝:故意僞裝或假扮。

- 假冒:冒用他人身份或僞裝成他人。

近義詞

- 僞對:具有虛假性質的對立關系。

- 假象:欺騙性的表象。

反義詞

- 真對:真實存在的對立關系。

- 實情:真正的狀況或事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